第92部分(第3/4 頁)
什麼?他和霍去病可是前世註定的緣分,什麼都分不開,即使娶妻生子,劉徹依然在霍去病的心中舉足輕重,不僅自己為他效忠,還在為他培養以後的人才。劉徹感到無比欣慰。以後的朝堂上武有霍去病,文有霍光,這樣美好的日子讓劉徹都嫉妒自己的繼承人。有他們兄弟二人在,劉徹相信“親親百年,各延長兮”的日子不會太遙遠。
作者有話要說: “四夷既護,諸夏康兮。……”這首詩是歷史上真正的霍去病寫的,不是作者原創。
☆、第五十四章 文將軍
滾滾黃河水一路向西,匈奴渾邪、休屠二部落四萬兵馬加上老弱婦孺總共十萬餘人擠成黑壓壓的一片,與河對岸僅一萬鐵騎的漢軍形成對壘之陣。匈奴光是兵力就是漢軍的數倍,可是此時面對黃河南岸懶懶散散、似乎根本沒把他們當回事的漢軍,卻是前不過黃河,後不退梭崖,生生被困在中間。
雖然從一開始就是有備而來,看到河對岸的霍字將旗,想到向來神出鬼沒的“蒼狼”現在離他僅一條黃河之隔,渾邪王還是覺得頭皮發麻。波濤洶湧的黃河像是能沖走一切,可是對方被傳說成是狼神轉世,即使有這樣一條天塹保護他,都無法讓渾邪王覺得安心。
渾邪王算是匈奴人中少有的聰明人,原本就是怕伊稚斜真的學漢族皇帝殺敗將,才會在一而再再而三地慘敗於霍去病之手後,提出離間漢族皇帝和“蒼狼”來立功,保證自己以後的榮華富貴。可是此時和傳說中的“蒼狼”只有一江之隔,渾邪王突然很後悔自己強出頭,此時寧願回去面對伊稚斜的怒火,永遠躲在氣候惡劣的漠北,也不想面對彷彿是匈奴剋星一樣的霍去病。
“你他孃的還在磨嘰什麼?來都來了,我們已經無路可退。別學漢人,說話做事都像用刀背割羊肉一樣,鼓搗半天都鼓搗不出一個屁來。”休屠王提醒渾邪王,“別忘了,我們都是接了大單于的死命令,如果不能除掉‘蒼狼’,我們也回不去了。但要是能除掉‘蒼狼’,就算我們回不去,也是大匈奴的英雄,會與先烈一起永遠地受後人祭拜。”
聰明人就是這樣,做事容易瞻前顧後,這時候就需要一個缺心眼的人快刀斬亂麻地斷去他們所有的顧念,或許這就是伊稚斜讓徒有匹夫之勇的休屠王和渾邪王一起來的原因。渾邪王原本挺看不慣橫行霸道又愚蠢自負的休屠王,此時倒有些慶幸他隨自己一起來。
“確實,只要能讓‘蒼狼’給我們陪葬,就算我們帶著整個部落全部死在這裡也值了。”渾邪王重新想了一遍自己的計劃,再一次確信萬無一失,才下定決心,“去邀請‘蒼狼’來吧。”
*****
官僚主義害死人,大漢就是因為官僚體系太臃腫,太耽誤事,才會被人口僅僅相當於己方一個大縣的匈奴人打得只能靠進貢、和親來乞求和平。此時驃騎將軍的心情只能用“鬱悶”來形容。
原本一個夏天都沒怎麼好好地吃過東西,光靠一個秋天就要把夏天沒吃的補上,再囤積足夠的脂肪過冬,時間已經十分緊迫,偏偏渾休二王就喜歡湊熱鬧,非要在霍去病忙著準備冬眠的時候來投降,還指名非要他不可。為了自己半途夭折的官假,霍去病鬱悶了很久,無奈在其位謀其政,渾休二王這麼給“蒼狼”面子,他只能來。
如果只是不能好好地準備冬眠,霍去病也不至於如此鬱悶。
人畢竟不是魚,不能靠著秋天囤積的脂肪就一個冬天不吃東西,不管霍去病再怎麼不願意被人從冬眠中叫起來,到了冬天,衛少兒都會每天準時叫他起來吃飯,免得他冬眠的時候一個不小心把自己活活餓死。現在家裡又多了個采薇,看來即使沒有秋天的惡補,冬天也不用擔心會餓著。讓霍去病鬱悶的是劉徹硬要他帶來的一萬精騎。
中青年的匈奴男人都是戰士,渾邪、休屠二部落總共十萬人來降漢,其中一半是精兵,如果有人伺機作亂,前去受降的霍去病恐怕就凶多吉少。此次霍去病去受降,衛青也放心不下,提出應該多帶些兵馬去,以防不測。劉徹覺得衛大將軍言之有理,問霍去病要多少人跟他一起去。
匈奴人從一開始就指名只向霍去病投降,挑撥君臣關係,也就是說這次降漢明擺著是要耍陰謀,到時候帶著千軍萬馬都沒用,所以霍去病說只要他自己一人就行了。可是劉徹不放心,硬是在那個“一”後面加了個“萬”——要不是霍去病堅持輕裝簡從,只怕帶去的就不是一萬,而是五萬。無奈君命不可違,何況劉徹也是出於一片好意,於是驃騎將軍只能一邊感激地收下,一邊感慨帶著浩浩蕩蕩的大軍到底是去受降還是去挑起戰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