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頁)
易容,雖然時間太緊,但只是大概的改變一下相貌,做為一個江湖人還是做得到的。
李世民固然同意了卓東來謀劃江湖的舉動,可是卓東來的能力他一清二楚,只著眼於江湖未免有大材小用之嫌,憑著卓東來的本事,很該幫著他改善民生才是。所以,李世民是真心想讓卓東來進入朝堂的,更何況,如此一來,越發有益於二人的親近。
可惜,卓東來察覺到了他的心思之後,三番兩次的婉轉拒絕,讓李世民動彈不得。這一回天時地利人和,李世民索性便當場宣了卓東來進御書房,反而輕輕巧巧的就成功了,如何能讓李世民不喜不自勝?
唯一需要擔憂的不過是之後如何安撫住卓東來的怒氣罷了。不過,此事前世時李世民便是常做的,倒是並不難,只是要捉住他如今的軟肋需要花上一些功夫罷了,然後說上一番似是而非的順著卓東來的意的話來,最後再服一服軟,定是手到擒來的。
行過了禮之後,李世民並沒有給百官們介紹卓東來的身份,直截了當的就把議題丟給了對方,只聽他道:“東來,你來得正好,朕有一難題,恰是需要你幫著出謀劃策。”
“草民愚鈍,不敢誇口,為勉力一試罷了。”卓東來不卑不亢的回答,那番氣定神閒之態,看在百官眼中,越發對他的身份猜疑起來。
唯有早就知道有此一人的長孫無忌,眉頭深鎖,心中百轉千回,欲開口,但嘴巴張張合合,到底還是未置一語。
在卓東來前世為皇時,也曾經遇到過蝗災,只是他這蝗災沒有此時這麼厲害,只因一開始就控制得當,倒是能拿到此時來使一使。
只見卓東來微一沉吟,看似思考,實則斟詞酌句了好半晌,方聽得他道:“蝗蟲之災之所以鬧到如廝地步,不過是因為百姓思想愚昧落後,一意認為那蝗蟲便是天蟲,不敢捕不敢殺,才使得蝗蟲得以無窮盡也。依草民之愚見,要治這蝗蟲之災,首先還得陛下出個頭。”
卓東來話音剛落,便聽一人含譏帶諷的冷聲道:“你好大的膽子,陛下讓他出主意治蝗災,偏你還要陛下親自動手不成?你這可是大不敬!”
卓東來突如其來的出現,已經讓百官們心生疑竇了,在場能被李世民召來議論國事的,都是些有才的臣子們,偏偏他們一時間沒能想出個主意幫著陛下分憂,這個莫明其妙出現的平民百姓卻想出來了,雖然還沒有說出個所以然來,但卻並不能阻攔旁人對他的不順眼。
更何況有才之人大多都有些自視甚高之輩,再觀之卓東來,越看越像那些江湖草莽,也就越發不能讓其順心順意,因此,便有那心胸狹窄之輩開口諷刺一二,十分不希望朝堂之中多出一個人來入得陛下眼中。
畢竟官位可以無限,但高官之位卻是有限的,多一個能才就意味著多一個競爭對手,他們這些小官們拼不過幫著陛下開國的元勳們,難道還拼不過一個江湖草莽嗎?!為了日後的高官厚祿
,他們少不得要把這個冒出來的卓東來給想辦法打壓下去了。
最起碼,不能讓陛下看中他,對他委以重任,否則日後正經出仕的人可還怎麼在這朝堂上立足呢?!難道就由著陛下看中那些出過一兩個歪主意的草莽之輩張揚嗎?
所以,此等歪風邪氣不可長!
卓東來倒不知道這些心思,只是皺著眉頭看了對方一眼,雖然不明所以,但卻不防礙卓東來看出對方的敵意。不過,這份敵意對卓東來來說並不算什麼,對方只是一個軟腳蝦,便是他糾結了人馬來找自己的晦氣,卓東來也有自信能大殺四方。
所以,他根本不在意這個突然跑出來譏諷自己的官員,只繼續說道:“所謂君權神授,陛下,若是您有心,便再無難事,只是需要陛下受點苦了。”
“大膽!陛下天子之軀,哪能你說受苦就讓陛下甘之受苦的!”那年輕官員再接再勵,又出口挑釁一番:“也不知你是哪裡來的江湖草莽,竟然敢對陛下出言不遜,可見是個心中藏奸的,否則又怎麼會口出如廝狂言!”
李世民本來是想問詢卓東來滅蝗蟲的意見的,偏偏跑出來個愣頭愣腦的傢伙,三番兩次的對卓東來挑釁,讓他心頭火氣,恨不得生吃了對方。如今又聽他說卓東來是個奸邪人物,李世民越發的惱火,也生怕卓東來又如以往一樣忍氣吞聲,把心中的憂鬱都憋著,若是因此憋出病來可如何是好?
更何況他是個心思重的,若是因此與自己生了嫌隙可怎麼辦?
李世民不待卓東來繼續稟服,冷笑一聲,沉聲道:“聽著劉大人的意思,怕你已然有了主意了,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