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頁)
如此,怎麼倒不直說,反而排斥起朕問詢的人來了?”
李世民可見是氣恨了,否則憑著他磨礪下來變得溫和許多的性子,怎麼可能會這麼不給朝中臣子面子。但他此舉,也確實的證實了卓東來在他心中的地位,因此,再無人敢輕易得罪了卓東來去。
便是那個愣頭青劉大人也禁不住流了一腦門子的汗,忙不迭的跪下請罪。
作者有話要說: 元旦快樂~~
☆、第三十九章
作者有話要說: 關於蝗蟲部分,來源於百度。
這段時間要準備十四號的新店開張,很忙,估計沒有什麼時間更新了。等忙過了這段時間,我再恢復更新吧~
對不起了大家!
因著李世民出了面關係,卓東來接下來的話倒是沒人再打斷了。
卓東來幫著出的主意既簡單又粗暴,但效果便是還沒開始實行,便能知道會是極好的。而他所出的主意便是——吃蝗蟲!
蝗災剛一出現時,朝庭便號召過百姓全力打蝗滅蝗,可是百姓們都是沒有念過書的,自然不曉得什麼叫‘子不語怪力亂神’,只一味的迷信上天警示,而且還請來了神婆佔童祈福,實在是號召不動。
雖然,有些地方的官府派了一群衙役,又組織了一些人去捕打消滅蝗蟲,可是周圍的百姓們看到他們竟然如此做,忙不迭的就上去要追打那些敢捕殺蝗蟲者,差點兒就要引起暴動來。
再有一些自認比較聰明的,他們並不消滅蝗蟲,而是要將它們驅趕出境,來了個東村敲鑼往西趕,南村敲鑼往北趕。可是結果發現,趕來趕去,不過是村村都遭殃,老百姓們也就越發的消沉,甚至怨聲載道。
而卓東來讓李世民吃蝗蟲,便是讓那些無知愚昧的百姓們知道,蝗蟲並非天蟲,它們的出現更不是什麼上天的警示,不見連皇帝都敢吃那些蝗蟲嘛?皇帝乃是天之子,天之子的身份足以讓百姓們收起對蝗蟲的惶恐,然後對它們進行捕殺。
如此一來,蝗災可消!
說完了初步,卓東來又繼續侃侃而談:“只要百姓不再對蝗蟲抱著懼怕之心,到那時,便可捕打、土埋和火燒。只是這捕蝗一事定要快,只要蝗蟲一滅,便是之前的收成都被糟蹋了,但卻仍能再搶種一些農作物,到了秋天之時,相信還是能有一定的收成的。”
李世民一邊聽一邊點頭,待卓東來說完之後,他欣喜的環顧了百官們一遍,隨即又道:“眾卿若有疑問,不防開口。”
長孫無忌站了出來。
他並沒有為難卓東來的意思,只是就著卓東來所說的滅蟲之法問一問具體之法。至於吃蝗蟲一事,只要有眼睛的人都可以看得出李世民並沒有反對之意,長孫無忌又何必枉作小人呢。
卓東來一一解釋了捕打法、土埋法和火燒法為何,長孫無忌見他說得有理有據,可見是有把握的,但其中又提出了一些疑問,又見對方對答如流,也暗自點了點頭,對其讚了幾句。
只是,一想到卓東來可能的身份,又不由得為李世民憂心。可是李世民重用卓東來,與公來說,長孫無忌也無二話可言語,至於私……長孫無忌相信李世民總歸是心中有數的,也不認為他會為親情所累,否則也不會有當年的玄武門之變了。
因此,長孫無忌不著痕跡的看了一眼李世民,便又成了一個賢臣了。而一個賢臣最重要做的,不過是幫著帝皇舉賢薦能罷了。
而卓東來,只看他今天出的滅蝗之主意,便知他當得起一個‘能’字!
更何況,危險的人物最好還是放在自己的面前,以便能緊緊的盯住了,而不是任由他在自己察覺不到的地方任意蹦噠!若是讓他趁機發展出了自己的勢力可就不美了。
大唐的帝皇之位只該是李世民的,而不是那個早就死去,卻不知又從哪兒冒出來的李元吉(霧)能覬的!
因此,長孫無忌對著卓東來的主意連連贊好之後,便對李世民言語要保薦卓東來。
可惜,長孫無忌的想法李世民是無法認同的,而且,李世民固然有讓卓東來進入朝堂的打算,但卻不會是現在。
李世民愛慕著卓東來,對於卓東來的想法也就理所當然的十分看重。今日趁機讓卓東來入了眾人的眼,已經讓卓東來分外著惱了,若是自己再借著長孫無忌的話,讓卓東來進入朝堂的話,那自己勢必再入不得對方的眼了。
更何況,李世民壓根就不想勉強了卓東來。
這一回,李世民雖然算是來了個藉機行事,但也要卓東來配合方能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