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1/4 頁)
等卓東來一覺醒來,太陽已然西斜,他這才慢悠悠的起身著衣,洗漱了一番,便要出門。
司馬超群本來還要與卓東來說那蝶舞的婚事,好不容易等他醒了,誰知道對方卻又要出門,實在是不太高興。但與此同時,司馬超群也有些疑慮。
前世的時候,卓東來就不太愛出門,每次出門都是大鏢局中的一些事務需要他親自出馬,可是今生卓東來卻時常離開大鏢局,偏偏他又打探不出卓東來出門為何,實在是讓人鬱悶。若不是司馬超群認定了卓東來的心中有著自己,怕會忍不住跟蹤對方,探聽清楚對方的行蹤。
不過,司馬超群的心思從來都不在卓東來在意的範圍之內,他依舊偷偷的用輕功飛身潛進了宮中,然後掏出李世民所賜之金牌讓守在御書房外的小太監看,隨後便等著李世民的召見了。
只是,卓東來這回來得時機不是很巧,因為今年蝗蟲為禍,百官們都被陸續召進了宮中,討論如何救治這被蝗蟲肆虐的百姓們。
國家大事為主,李世民便是再想與卓東來過二人世界,也不得不暫時先忍痛放棄了。
幸而,雖然大唐才建國不過幾年,根基還不太穩健,但由於李世民是個明君,所網羅的臣子也多是能臣,即使偶爾意見有些相左,但越是爭論就越是大有裨益,同時也開闊了大家的思維,紛紛開口出謀劃策,不過半天就謀定了幾個崖災的方案,只待李世民決議罷了。
開倉賑災便是其次,如何平了這些蝗蟲才是正經。
可是,百姓們都把蝗蟲視為天蟲,認為它們代表了上天的警示,所以燒不得打不得,只坐視它們吃光了莊稼,只燒香磕頭,許願唱戲,懇求神靈保佑,盼著神蟲口下留情。
所以,只要百姓們不敢除蝗蟲,那麼蝗蟲之災便滅不得,無數的莊稼都只能任由蝗蟲糟蹋了。
就在百官們絞盡腦汁,苦思冥想之際,守在書房外的小太監見到了卓東來的信物。卓東來雖然並不常來宮中,可是李世民對卓東來的特別,這些伺候的小太監們自然是看在眼裡的,當下也不敢怠慢,少不得就頂著百官們詫異好奇的眼神,靠近李世民,悄悄的把卓東來進宮一事說與了陛下。
李世民一聽,心中歡喜,一時顧不得旁人,忙道:“快宣!”
作者有話要說:
☆、第三十八章
卓東來根本沒有在朝堂上出頭的想法,在他的規劃裡,他與李世民一人朝堂一人江湖,兩人沒有過大的利益關係,只有偶爾的合作,這樣一來,對大家都好。因此,卓東來與李世民的說話中,也將此意透露出了一二。
所以,李世民此舉,倒讓卓東來有些措手不及。
其實卓東來倒有些明白李世民的意思,但明白歸明白,並不表示卓東來會妥協。只是,他到底有內力伴身,因此耳力驚人,便是御書房中的聲音不易傳到外頭,他也能聽聞一二。
卓東來談不上愛權愛勢,但因著當過一世的帝皇,對著百姓總有一種說不出的責任感。若是一兩個百姓的事情也就罷了,偏生此事牽扯了數以萬計的黎民百姓的生計和死活,卓東來便是打定主意不入朝堂,也不能退避。
罷罷罷!
卓東來心想,便是幫忙出個主意又能如何?他總不能坐視不理吧?大不了之後再找個藉口脫身也就是了,自己若是不想進朝做官,還能有誰逼著自己不成?就算是李世民,不管是因著前世與自己的兄弟之情,還是今生對自己的……想必,對著自己也是不忍相迫的。
唯一的問題不過是這般明目張膽的進了御書房,在百官的面前幫著李世民出主意,難免就會入了這些官員們的眼。卓東來的根基在長安,日後也不能打包票就不會與這些朝堂官員們打交道,只盼著不要有人露了自己的底才好。
幸而,朝堂與江湖之中的交集並不大,事情並未到糟糕透頂的時候。
乘著小太監們通傳的聲音,卓東來昂首挺胸,毫不畏懼的走進了御書房,在百官們或好奇或詫異或疑惑的眼神中站定在了中央的位置,然後跪地行禮。
“草民卓東來給陛下請安,陛下萬歲萬萬歲!”
“快快平身!”李世民因為見到卓東來而過於激動,差點兒就忍不住要親自上前把對方給攙扶起來。不過,饒是他勉強剋制住了,可是百官中也不乏眼明心亮的,自然也有不少人察覺到李世民在那一瞬間的失態。
但李世民的失態是正常的,因為他本沒想到事情會這麼順利,卓東來竟然就這麼進了御書房而沒有絲毫的小動作。比如一些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