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4 頁)
不是裡面真的不能再裝東西了?”
弟子說:“桶已經這麼滿了,怎麼能再裝東西呢?”
師傅沒有現再說什麼,走到廚房裡舀了一瓢水,對著桶慢慢地倒,水很快地就滲了進去。這時,師傅對弟子說:“現在你可以下山了。”
弟子滿臉愧色地說:“師傅,我錯了。”
在任何時候,任何事情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人生就像一隻桶,你永遠裝不滿它。不管做什麼事情,只有保持一份空桶的心態,不斷地往桶裡裝東西,才會不斷地進步和成熟。
一個人的知識越多,懂得越多,就越會發生懷疑,就越覺得自己無知。而懷疑正是學習的鑰匙,能開啟智慧的大門。求知的慾望正是不懈學習、探求的動力,而懷疑才能讓自己進步。你一懷疑,就會產生疑問,好的問題常常會引出好的答案。
可見,好的發問和好的答案同樣重要。問題提得出人意料,答案也常常是深刻的,發人深省。沒有好奇心的人,不會產生懷疑,思考就是由懷疑和答案共同組成的。
人沒有理由對什麼事都確信無疑。懷疑一旦開始,疑點便愈來愈多,循著懷疑的線索去追尋答案,就可以解答很多迷惑和懷疑。
但過分的思考易使行動遲緩。的確,猶豫不決是非常危險的。一個想要取得成功的人必須在最適當的時候,遂下決斷,否則便會坐失良機。只有適時而大膽地行動,才能掌握勝利;臨陣躊躇不決,將喪失戰機。
在很多情況下,如果我們一味地從正面思考問題,問題並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但如果我們換一下思路,從相反的角度著手,問題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如果你想學習,但又不明白該如何去學,又找不到頭緒,而有的東西真的弄不懂,難道這樣你就想放棄了嗎?
看完下面這個小事件你再說這個想法不遲。
當你走到一個房間,房間頂很高,上懸著一個裝有水果的籃子。你想吃這水果嗎?如果想吃,只要把那個籃子摘下來就可以了。但是,這房子四壁光滑,屋裡也沒梯子,你也根本夠不著這麼高的水果籃子,你是不是感覺非常惶惑。
你可有想過,如果是這個籃子真的夠不著,那麼它又是如何掛上去的呢。
如果你還是不解,就聽我說來。
這些知識並不是要你不理解它,只是希望你明白,既然有人能寫出來,那麼為什麼你就不能理解它呢?
我來向你提幾個問題:
第一個:有兩人從一個高大的煙囟裡掉了下去,其中一個身上滿是菸灰,而另一個卻很乾淨,那麼他們誰會去洗澡呢?
“當然是那個身上髒的人!”你肯定會這樣認為。
“你錯了,那個人看著沒有弄髒身子的人想道:我的身上一定也是乾淨的。而身上乾淨的人,看到那個滿是菸灰的人,就認為自己可能和他一樣髒。所以,他要去洗澡。”
你感覺一定很吃驚:“見鬼了!”
第二個:這兩個人再次掉進了那個高大的煙囟,這次,誰會去洗澡?
“這我知道了,是那個乾淨的人!”你會回答。
“不對!你又錯了,上次身上乾淨的人在洗澡時發現自己並不太髒,而那個弄髒的人則相反,他明白了那位乾淨的人為什麼要去洗澡。因此,這次他跑去洗了。
第三個:他們兩人第三次從煙囟掉下來,誰又去洗澡了呢?
你會回答:“那當然還是那個弄髒了身子的人了。“
“不,你還是錯了!這次他們兩人都去了。”
第四個:還是他們兩,第四次從煙囟裡掉下來。這次他們誰又去洗澡了?
“他們兩人都去了。”
“錯,你真傻!你見過兩個人從同一個煙囟裡掉下來,其中一個人乾淨,而別一個骯髒的事情嗎?而且,你見過兩個人從同一個煙囟掉四次的嗎?
這就是知識的辨證邏輯。
所以,自己學習並逐漸地領悟,才是真正地學習,而財富的追求也是一個人自己所遇到的機遇和環境中,不斷地調整和變化自己的策略才得到的。
⒌如何學以致用
學習一定要學到學識淵博,始能融會貫通。
知識或許是死的東西,只有將它用來觀察世界,分析問題時它才能“活”起來,知識透過人的感觀和思維,與實在的事物、存在的問題或現象發生聯絡時,其價值才得以體現。因此,觀察是學會運用知識的重要步驟。
學會思考。所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