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們最終都會喪失殆盡,因為每種資源都是有限的而且是不可再生的,之後個人和社會的收益都會減少甚至可能消失。過度捕撈加利福尼亞州蒙特利海灣裡的沙丁魚和俄勒岡州哥倫比亞河裡的鮭魚就造成了這樣的情況。許多捕魚公司和漁民用巨大的拖網捕撈這些魚直到有一天它們完全消失。
社會陷阱也被稱做公共困境或是公共悲劇,它是19世紀英國經濟學家威廉·福斯特·勞埃德(William Forster Lloyd)提出的一個概念。試想一個用於放牧的公共牧場,每個養牛的人透過在那裡牧養儘可能多的牛去實現獲利最大化,但這種經濟模式將會伴隨著公眾損失的代價而垮掉。如果每個人都採取相同的以自私為導向的行為,比如過度放牧、耗盡資源,那麼悲劇即將形成。加勒特·哈丁(Garrett Hardin)在1968年宣傳了這一想法,如果在治理公眾事務僅憑個人良知的話,那麼自私就會勝過遠見,因為個人的短期獲益會比長期的公共所得更明顯。哈丁更相信,對這個問題,技術無法解決,只有道德才能解決。解決的途徑就是藉助價值觀和個人預期的改變。對於當今世界自然資源的現狀,這種解決方法顯然是很中肯的。未來的公眾資源包括清新的空氣、海水、湖泊、河流、鳥兒、蜜蜂、鯨,還有食物;國家公園、石油、煤以及其他能源。
我們相信公眾利益不是道德問題而是時間觀問題。採取狹隘的專注於即時收益的現在導向並不是自私,它只是到處都有的現在導向者的思維方式。未來導向的勞動者也想賺取儘可能多的錢,但他們的時間觀導致他們更注重長期收益而非短期收益。因為他們可以預見試圖最大限度地獲取短期收益將在未來產生的負面後果。因此,他們會尋求長期回報並推進戰略合作,而不會圖一時之利。未來導向者通常是積極的環保主義者,他們擁戴農業、漁業和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發展,推廣節能汽車和房屋。他們搶先拉響警報,告誡人們要重視全球變暖和人口膨脹的長期後果。他們是強迫董事會超越季度收益觀望市場,關注投資的長期持續收益的股東。他們推廣廢品回收專案,發明新的方法以綠色服務來盈利。
近年來,對完成津巴多時間觀念量表的一些巴西大學生就時間觀、基本價值觀和環保態度做了一個研究調查,它是為數不多的調查中的一個。這些資料顯示環境保護與未來導向、利他主義的價值觀、關注生物圈等均有顯著關係。開發自然資源的態度和自我提升的價值觀有關。正如未來導向者所具有的其他有益特徵一樣,這種積極的、平衡的環境可持續性的態度可以透過教育來提升。
為了成功的未來而演練
正如前面兩章中所做的測試一樣,我們希望你完成一個“我是誰”的描述。這次我們希望你回答“我將成為誰”的問題。仔細思考你想成為的這種人,一旦你完成了自己的目標,有什麼東西能證明你的成就?儘可能重複而詳盡地回答這個問題。
我將成為誰……測試
1。我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我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我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我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了“你將成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