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見書、昭和20年6月”。掀開封皮,只見在白色信紙上用毛筆寫有許多字。直到最後,也沒有署名。
意見書是這樣寫的:“一、帝國的戰局表明,沖繩之敗局已定。而軍部猶揚言將驕敵引來本土,一舉殲敵扭轉戰機。試回想‘中途島,以來之戰局,雖幾度高喊決戰,卻全部敗退,結果招來丟‘塞班’、陷‘萊特’、失硫黃島的悲況,今又將沖繩委於敵手。今後之發展,亦不難推知……
“以吾人之見,勝敗之局因‘塞班’之挫折已定,爾後之戰鬥,亦屬無益之殺戮。今日之事態,欲挽回戰局,非出現奇蹟,但已不可能。繼續下去,徒使國破民傷。故收拾時局正是燃眉之急。”
這份意見書還說,此次戰爭在首次戰果的基礎上,擬築成“不敗”的態勢,但“不敗之態勢未能築成,我防壁遭美軍反擊已脆弱地崩壞”,所依靠的德國已向聯合國屈服。
“三、……德國既已潰敗,今日帝國以獨自之力量與倍加之敵勢相抗衡,其決心同屬悲壯。但其結果之悲慘實洞若觀火“四、巷間或雲,敵堅持我方無條件投降,企圖滅亡我國。因此除一億玉碎外決無他策。夫敵倡導無條件投降雖屬事實,但如帝國在現階段希望結束戰爭雖只有屈服,恐不致甘受無條件投降之慘境。
“然而,高唱焦土抗戰繼續無把握的戰鬥,消耗國力其利益何在?不過使帝國徒陷德國之覆轍。帝國雖暫時尚有繼續戰爭之能力,然繼續戰爭所得為何?國土雖歸灰燼猶思戰鬥其勇氣足值讚賞,然念及祖國百年大計,是否應以此勇氣以求邦家之再建?且早日收拾時局或能使停戰條件贏得緩和餘地。假定退讓一步對條件並無差異,早日結束戰爭對儲存國力以資振興有益,其理自明……
“五、促進停戰並非容易。惟停戰乃振興之出發點,停戰方策須照應派興之設計。幸而停戰條件能免幹無條件投降,恐在戰勝國極為苛刻之干涉壓抑下,帝國只能文互科用列國,乘其間隙,以圖帝國之振興,國權之恢復。換言之,實力降低之帝國如不反用外國勢力將無以復興。此點應學習往昔戰敗之“法蘭西’,利用縱橫策略從外交上迅速恢復國際地位之事實。”這時意見書是外務省寫的,由東鄉外相親手交給木戶內大臣。為防萬一落到軍部手中,上邊沒寫提出人,用紙也是未印單位名稱的普通白紙。意見書分為前篇、後篇。共四十三頁。這是用寫紛木戶內大臣的形式作成的,但實際上並不是給木戶本人看的,因為木戶早就認為本土決戰是愚蠢的。如果為給木戶看,就不能寫“其決心固屬悲壯”、“國土雖歸灰燼猶思戰鬥其勇氣足值讚賞”等詞句。
這是為天皇而寫的,是對天皇的呼籲。木戶接到後,立即交給了天皇。
意見書對經過蘇聯、瑞典、英國從中斡旋進行和平交涉的可能性作了細緻的陳述。其中特別對利用蘇聯的方案,是意見書的重點。關於利用蘇聯,已經由前首相廣田弘毅受東鄉外相的暗中囑託,與在箱根的蘇聯大使馬立克開始接觸,打算派特使,持天皇親筆信去莫斯科活動。
意見書的結尾如下:“十七、綜觀當前形勢,依上述任何一和平路線,都很難緩和投降條件。故政府必須從開始就做無條件投降之思想準備。倘能取得皇室安泰,維護國體不變,則應認為取得成功。早日結束戰爭,則可儲存國力,以圖祖國之振興……朝廷對此時局轉變請速下決心,俾吾人竭盡微力以期最善。其他變化,則只能以變應變處理。”
次日,天皇在木戶拜謁的時候說,“正是那樣!我都明白啦!”他幾次深深地點頭。
軍部沒有告訴天皇本土決戰部隊的裝備很差,但天皇心裡十分清楚。5月份,高知縣知事高橋來京時曾告訴木戶說、駐該縣軍隊用木飽和木槍訓練,大大影響了縣民計程車氣。木戶把這情況立即報告給了天皇,天皇不信。但役過幾天,天皇把木戶叫來問:“木戶,你說的是真的?真是那樣,可就糟透了。”這種事實,是天皇從東久邇宮盛厚王那裡聽來的。
6月22日,召開了最高戰爭指導會議全體成員參加的御前會議。天皇在會上說:“眼前,對結束戰爭應不拘泥於以前的觀念,迅速進行具體的研究,並希付諸實現。”
對此,梅津參謀總長說:“我別無異議,但我認為實施時,必須慎重地進行。”
“慎重一些是必要的,但能為此失掉時機嗎?”天皇反駁道。
“確實應該儘快地拿出方案。”梅津退讓了。
第12章 沒當上少尉的皇太子
沖繩陷落了。到沖繩戰鬥結束,有約二千架敢死隊飛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