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頁)
攪拌機、起重機和捲揚機在轟鳴,行駛鋼軌上的軌道車也發出隆隆的噪音。
夜裡,照明燈光閃耀,一遇空襲警報立即熄滅,作業中斷。為此,在防空室上部推軌道車計程車兵幾次掉下來。
天皇也幾次身著大元帥陸軍服,到工地視察。
有一次,他站在一角綱心看地上的草,然後對身邊的侍從說:“已經告訴他們注意,還是給踩壞了。”
天皇感到很可惜。
第11章 極秘的外務省意見書
“茲授予步兵第453聯隊軍旗一面,爾等軍人應協力同心宣揚武威保護帝國,昭和20年(1945年)6月19日。”
天皇用獨特的語調讀完敕語,在蓮沼侍從武官長左側站立的侍從武官清家武夫大佐拿過一面嶄新的軍旗,確認旗下縫製的聯隊號後交給武官長,武官長再呈給天皇。
旗竿頂是金色的菊花紋章,紅日旗的周圍有紫色的穗。分量不輕。
因為是在室內,全員脫帽,所以只見天皇一人留著長髮。
聯隊長有些緊張,邁步向前,在天皇面前立正站好,用雙手接過夭皇交過來的軍旗。
聯隊長後退幾步,將軍旗交給聯隊旗手,然後再次西向天皇立正,發誓道:“臣等竭盡全力,誓保帝國,以安聖心。”
接著,天皇又向另一個聯隊授旗。
為了本上決戰,軍部進行了寸草不留的動員,陸續編制了許多新的聯隊。軍旗僅授予步兵和騎兵聯隊,今年以來已授予軍旗一百二十七面,從1月到5月,進行了三次總動員,已有男丁一百五十萬人被召集來。
這一次,天皇將十二面軍旗親授予各聯隊長。已經大量編成新的聯隊,新聯隊長都是中佐,其中也有些是陸軍士官學校第41期畢業生,年僅三十六、七歲。在明治宮殿被燒以前,親授軍旗的儀式是在宮殿的正殿舉行的,現已改為在官內省大樓二樓的拜謁室舉行。
為了親授軍旗,天皇須從吹上御文庫來到宮內省,如遇到空襲是很危險的,所以要求儘量縮短儀式的時間。每次總是在前一天,聯隊長和旗手們先到拜謁室集合,進行預演。授一面旗須在兩分鐘以內完成。
在拜謁室的親授軍旗儀式一開始,聯隊長和旗手們便先來到走廊等候。親授軍旗的儀式是軍中最神聖的儀式,特別是年輕的旗手尤為緊張。
這一天,天皇面容憔悴。本來這次親授軍旗的儀式預定在三天前舉行,因為天皇那時正瀉肚,所以延期。天皇剛剛得以恢復。
十二面軍旗在二十五分鐘內授完了。
天皇立即返回到御文庫,稍事休息,梅津參謀總長便前來上奏戰況。前一天,被追趕到沖繩摩文仁洞窟的第32軍司令官牛島滿中將,向大本營發來最後訣別的電報。梅津在報告完戰況之後,又上奏了日本國內各方面軍戰鬥序列的變更情況,得到天皇的裁可。新編的“突擊師團”——軍部這樣稱呼陸續佈置到海岸地帶。
天皇在梅津面前,也使用“突擊師團”這種叫法,但在和木戶及侍從武官談話的時候,就改叫“貼上師團”。意思是硬貼到那兒去的“這些新編師團每十人才有一支步槍,但都被派去死守海岸陣地。
軍部不但進行了徹頭徹尾的動員,還將全國民都當成了戰鬥員。4月份,阿南惟幾陸軍大臣為本上決戰公佈“作戰訓”時說。
“皇軍將兵必須死守皇上。皇土是天皇所有神靈鎮護的地方……皇國將兵應成為一億戰友的先驅。一億同胞皆為保護皇國的戰友。”
另外,大本營陸軍部在同一個月裡發表的“國土決戰教令”上命令說,必要的時候,軍隊可毫不猶豫地殺死國民。
“敵人為消耗我方的戰鬥意志,有可能把我居民、婦女、老幼放在前面進擊。此時,我同胞應不惜自己生命,堅信皇國之必勝,市毫不躊躇擊滅截兵。”
不用說,軍部是不會把這命令給天皇看的。
軍部誇耀他說,敵如登陸可在岸邊將其擊滅。並主張打一次勝仗,能有利於和平談判。但即使在海岸被打敗,軍部也不準備投降。原來軍部的任務是保護帝國,如今從軍部看,帝國既不是國民也不是天皇了。他們打算讓天皇呆在松代的山裡不出來,一任他們打到底。軍隊玉碎,天皇戰死後,松代將成為“天孫上天”(天孫指天照大神的孫子瓊瓊杵尊,這裡是指天皇——譯者注)的地方。
兩天後,天皇在政務室面桌而坐,在閱讀一份檔案。
白色封皮上寫著“極秘、關於收拾時局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