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二兵團到冀東一打,傅作義立刻把兵調過去,我們在保北一打,他又馬上把兵調回來,狼狽不堪。
有人稱傅作義為‘調兵司令’。
現在傅作義部老巢空虛,根據軍委指示,三兵團要排除一切困難。
堅決抄掉他的老巢,給他以很大威脅。
解放綏遠,使華北與東北連成一片,對解放全國有戰略意義。”
9月5日起,第三兵團由易縣出發,繞過大同西進,至9月25日,一路上解放了豐鎮、集寧、涼城等地,主力直逼歸綏城下。
引起傅作義恐慌,急令第三十五軍等主力10個師西援歸綏。
乘平綏線敵兵力空虛,第二兵團直逼張家口。
傅作義怕張家口有失,又急令第三十五軍等部回援張家口。
就這樣,傅部主力被我軍拖來拖去被動至極。
11月2日,遼瀋戰役勝利結束。
為穩住傅作義,不使其決策逃跑,11月15日,毛澤東命第三兵團撤圍歸綏,察綏戰役結束。
此役共殲敵2�1萬人,不僅有力地支援了東北野戰軍取得遼瀋戰役的偉大勝利,而且還解放了包頭等許多城市,完全實現了毛澤東的預期目的。
遼瀋戰役結束後,11月中旬,毛澤東就在考慮由東北、華北兩軍區配合進行平津戰役的問題。
11月27日,中央軍委釋出了《關於殲滅平、津、唐(山)、張(家口)之敵的部署》。
平津戰役就此開始。
按照這一部署,華北軍區部隊率先行動。
第三兵團於11月30日攻佔柴溝堡、萬全,隨後又攻佔了沙嶺子,切斷了張家口同宣化之間的聯絡,完全孤立了張家口。
12月6日,第三兵團一部解放宣化,於8日完全包圍了張家口。
第二兵團經過激戰,於12月9日將第三十五軍嚴密包圍於新保安。
華北第二、第三兵團的上述進攻行動,有力地掩護了東北野戰軍有關部隊得以迅速秘密入關,突然出現在華北的北部、東部地區,完全實現了毛澤東的戰略意圖。
12月8日,聶榮臻等接到中央軍委電報,內稱:“楊、羅、耿(即華北第二兵團)對新保安之敵,楊、李(即華北第三兵團)對張垣(張家口)之敵,均採取迅速構築多層包圍陣地,長圍久困待命攻擊之方針。”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二節甘當配角(4)
為使平綏之敵不決策逃跑,12月11日,中央軍委作出了在兩星期內,對各點敵人採取“基本原則是圍而不打(例如對張家口、新保安),有些則是隔而不圍(即只作戰略包圍,割斷諸敵聯絡,而不作戰役包圍,例如對平、津、通州),以待部署完成之後,各個殲敵。”
這些電報都是毛澤東起草的。
聶榮臻對毛澤東戰略指揮上的大智大勇極為欽佩。
至12月21日,東北野戰軍各部已陸續攻克或佔領了密雲、延慶、三河、唐山、薊縣、寶坻、楊柳青、廊坊等地,完成了對天津、塘沽的包圍。
與此同時,東北野戰軍有關部隊和華北軍區第七縱隊,佔領了海淀、門頭溝、豐臺、南口、通縣、南苑機場、黃村等地,完成了對北平的包圍。
這時,在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的共同努力下,平津戰役的勝券,已經完全操在我軍手上了。
聶榮臻對此感到極為欣慰。
第三節在爭取和平解放北平的鬥爭中(1)
1948年11月中旬,聶榮臻會見了由中共北平地下黨介紹來的民主人士、文字學家符定一老先生。
符老先生帶交了彭澤湘11月7日、14日給聶榮臻的兩封信。
信中轉達傅作義表示願意起義,用談判方式和平解決華北問題的要求。
此事關係重大,聶榮臻立即將信送交毛澤東。
19日,毛澤東起草了以聶榮臻名義發出的給彭澤湘的覆電,要傅作義派代表到石家莊面談。
後來傅作義的代表遲遲未到。
毛澤東在同符定一面談後,11月26日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截至現在止,平、津、張、唐之敵,尚是固守計劃,沒有撤退計劃……在尚未解決蔣系以前,假如傅作義真願意談判,我們應當和他談判”。
毛澤東用軍事打擊與和平談判兩手準備,來解決傅作義的問題,給了聶榮臻以深刻印象。
12月13日,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