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4/4 頁)
顯然不同,聶榮臻表情嚴肅,始終不講話。
過了老半天,秘書聽到他自言自語地說,形勢很明顯,資本主義國家封鎖我們,蘇聯不願意全心全意支援我們,我們只有主要靠自己幹,才是最根本的出路。
天漸漸黑了,聶榮臻還在散步。
這是他的慣例,每天都要走上個把小時。
散步是他最喜愛的運動形式。
在過連線五龍亭的彎彎曲曲小橋的時候,秘書又聽到他說,這像當年攻打天險臘子口一樣,這一關是非過不可的,否則紅軍長征就可能以失敗告終。
聶榮臻說的“這一關”,顯然是指必須依靠自力更生為主的方針,來突破尖端技術關。
第二天,聶榮臻召集航委的委員和導彈研究方面的專家共同商議對蘇方的答覆,中國應採取什麼態度。
經過討論,大家都同意聶榮臻的判斷,應繼續爭取蘇聯援助,不放棄派留學生,接受導彈模型和請蘇聯教授來華講課的機會。
以後集中討論中國導彈武器發展中的困難和解決困難的辦法。
最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不管蘇聯願不願意幫助,幫助有多大,中國必須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來發展國防尖端事業。
雖然,中國科學技術與工業水平很落後,但分散在全國各方面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當時在資本主義國家可以爭取回國的留學生、科技人員,還有相當的數量,有的曾在外國參加過火箭方面的設計工作。
第三節研製“兩彈一星”,必須採取自力更生為主的方針(3)
只要堅持自力更生為主的方針,採取積極措施,即使沒有外援,也可以獨立進行研究,無非時間長一些。
錢學森在美國的時候,主要從事火箭導彈方面的研究設計工作,據他按以往的經驗推斷:中國當時在空氣動力學、推進劑、彈體方面所掌握的理論知識,設計像美國“誠實約翰”一類的火箭是可以獲得成功的。
“誠實約翰”,美國於1954年研製成功,屬近程地對地戰術導彈,沒有制導系統,最大射程為37公里。
錢學森說,中國一開始研製這類火箭,就可以把射程提高到100至200公里左右。
聶榮臻聽了科學家們的判斷,對自力更生研製導彈更增強了信心。
1956年10月8日,對中國導彈、火箭事業來說,是個不尋常的日子。
這一天,聶榮臻來到北京西郊原解放軍第四六六醫院的小禮堂,出席會議的有二百多人。
他們中在主席臺上就座的有錢學森、李強、安東、鍾夫翔等。
臺下坐著的是幾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