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頁)
首先,圍繞著《海瑞罷官》、《二月提綱》的爭論經過,他由於過去很少接觸這方面的問題,理不出個頭緒來。
其次,聶榮臻與彭真是老戰友,對彭真上綱到指名道姓,說他是“赫魯曉夫式的人物”,這樣的結論,聶榮臻難以接受。
三是,對《二月提綱》的批判,上升到是兩個階級兩條道路鬥爭的高度,他也無法理解。
5月21日,即《五·一六通知》透過後的第五天,又發生了國防科委副主任安###然逝世的事情。
更加加深了聶榮臻的不祥之兆的感覺。
安東,14歲參加革命,參加過兩萬五千里長徵,1955年,37歲時就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
他才思敏捷,精明強幹。
聶榮臻很喜歡這位年輕得力的助手。
在聶榮臻的推薦下,安東擔任了總參謀部裝備部副部長、國防部航空工業委員會秘書長,國防科委秘書長、副主任。
從國防科委成立起,一直主持國防科委的常務工作。
21日中午,聶榮臻散步時邊走邊嘆息說:“安東今年才48歲,喜歡體育運動,會打乒乓球、網球,愛滑冰、游泳,經常鍛鍊身體,健康狀況一直挺好。
怎麼這樣突然地去世了,真是可惜!”當天晚上,他接到報告說,北京醫院屍體解剖的結論是,安東不是死於心臟病,心臟只有輕度病變,而是因為誤服了大劑量的眠爾通,導致中樞神經麻痺才死亡的。
一位擔任大軍區級職務,又掌握著導彈、原子彈等高度機密情報的高階幹部,突然非正常死亡,聶榮臻說,這可不是好兆頭。
安東非正常死亡的原因始終沒有搞清楚,1973年,國防科委黨委在報經中央軍委批准以後,為安東作出了沒有政治問題,按病故人員對待的結論。
《五·一六通知》下發以後,極“左”思潮在神州大地上迅速蔓延,有些地方,對人的迫害到了瘋狂的程度。
聶榮臻感到,危險正日益向科技界的知識分子逼近。
不僅發生了安東非正常死亡的事情,6月2日,發生了中國科學院的某位知識分子,出訪荷蘭時,在所住的旅館跳樓,搶救無效身亡。
7月6日,中國科學院數學所的某位知識分子,剛由大慶回到北京,也跳樓身亡。
不久,上海市科委主任舒文向聶榮臻報告,上海市科技界的知識分子,近期發生了8起自殺事件,其中有5人身亡。
這一連串的事件,使聶榮臻深感不安。
作為知識分子的知心朋友,在知識分子面臨困境的時候,聶榮臻不會無動於衷。
於是,他決定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擬定出一個保護知識分子的檔案。
檔案被定名為《關於在文化大革命中對待自然科學工作者的幾個政策界限》的草稿(以下簡稱草稿)。
“草稿”共約3000字,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科技界的絕大部分知識分子,屬於無產階級或資產階級左派、中派,應該予以團結保護,要打擊批判的只是少數右派;二、即使是右派,還能做點科技工作的,也要給以長期的教育改造,使其悔改,重新做人。
第一節不祥的預兆(2)
有些堅持不改的,暫時擱起來,什麼時候放毒,再予以批判;三、“有些年老體弱,行將就木”的科學家即使群眾意見很大,也只進行背靠背的批判,不搞面對面的鬥爭;四、科研機構進行“文化大革命”運動,要擺事實,講道理,不準打人侮辱人。
“草稿”6月23日上報以後,聶榮臻希望儘快得到批示,使科技界的知識分子免遭厄運。
幾經催問,6月27日中央文革辦公室答覆說:現在中央很忙,沒有時間討論,可以將檔案草稿發給有關單位徵求意見。
到7月5日,各方面的意見基本上都匯總起來了。
“草稿”引起了強烈反響。
大家都表示熱烈擁護。
在所提出的31條意見中,大多是屬於文字表達方面的。
其中有兩條實質性的意見:一是,要求擴大無產階級知識分子和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左派、中派的適用範圍。
二是,希望把“草稿”中(包括標題)提到“自然科學家”的地方,一律改為“自然科學工作者”。
兩條意見,目的都是想把儘可能多的知識分子,包括進保護物件的範圍之內。
聶榮臻非常高興,這正符合他的願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