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清理戰場時,人們發現有位戰士與敵人拼刺刀時,雙方的刀同時刺入對方的胸膛,一齊倒在血泊中。
中午時分,被堵截在辛莊、老爺廟、小寨村一線山谷的一千多名日軍全部被殲滅。
八路軍繳獲步槍一千餘支,機槍二十多挺,擊毀汽車一百多輛,馬車二百多輛。
日軍增援部隊被獨立團和騎兵營阻擊在靈丘以北和以東地區。
獨立團還在靈丘與淶源之間的腰站,擊斃增援的日軍三百餘名。
血戰後的十里長溝,日軍人仰馬翻,屍體狼藉。
燃燒的汽車,遺棄的武器,散落的檔案、作戰地圖,寫有“武運長久”的日本軍旗及各種罐頭食品滿地皆是。
聶榮臻走下山谷,發現了一個嚴重問題,部隊對日軍的武士道精神估計不足。
幹部戰士們仍然用國內戰爭時期對待白軍的辦法對被擊潰的日軍喊話,“繳槍不殺,我們優待俘虜,”為此吃了許多虧。
有的戰士去背日軍的重傷兵,被一口咬掉耳朵;有的戰士為躺在地上的日軍包紮傷口,反被開槍打死,付出了血的代價。
在激戰和打掃戰場中犧牲的二百多人,大多是經過長征的老戰士。
聶榮臻為他們的犧牲痛惜不已。
突然,從離聶榮臻不遠的一個山洞裡傳出幾聲沉悶的槍聲,警衛員阮壽賢急忙拉著聶榮臻閃到隱蔽處。
原來,一個日本兵鑽進了山洞,不但不投降,還向外打冷槍。
幾個戰士朝洞裡射擊,總也打不著他。
聶榮臻說:“丟手榴彈,炸死他!”隨著一顆手榴彈在洞內爆炸,山洞裡終於沉默了。
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平型關大捷,威震中外。
這一仗粉碎了“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打出了中華民族的志氣,提高了共產黨、八路軍的聲威,大大增強了中國人民抗戰的決心和信心。
第二節開創敵後抗日根據地(1)
根據毛澤東在華北開展游擊戰爭的指示,9月30日,聶榮臻和林彪致電毛澤東等:建議由一一五師直屬隊率領部分兵力到阜平地區建立抗日根據地。
10月20日,毛澤東致電周恩來等指出:敵佔太原後,戰局將起極大極快之變化,擬作以下部署:留一一五師獨立團在恆山、五臺山地區堅持游擊戰爭,一一五師主力轉移到汾河以西呂梁山脈;總部轉移至孝義、靈石地區。
據此,八路軍總部當即決定,聶榮臻留守五臺山地區,建立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聶榮臻擔負這一重任是由朱德、彭德懷、任弼時等當面告訴他的。
多年來,他一直在黨中央和毛澤東身邊工作。
這次要孤懸敵後,獨當一面了。
聶榮臻知道任重如山,非同一般。
留給他的部隊,只有師獨立團、騎兵營、八路軍總部特務團一部,加上各地方工作團,也不過3000人。
在晉、察、冀三省交界這樣一個廣闊的地區,面對四周強大的敵人,這點力量是很單薄的。
必須使部隊有一個很大的發展才行。
而要擴大部隊開啟局面,最主要的問題是缺乏幹部。
第二天,他來到總部,希望幫助解決幹部奇缺的問題。
總部當即決定,將唐延傑、舒同、王宗槐留在晉察冀軍區。
在此前後,一一五師政治部主任羅榮桓對聶榮臻非常支援,挑選了一些人留下來。
像搞後勤工作的查國楨,搞衛生工作的葉青山;政治部留下了潘自力、餘光文;司令部留下了劉彬、黃鵬、劉顯宜、路遐、李廷贊等。
人數雖少,但一個個都很得力。
羅榮桓還留下了師隨營學校。
師教導大隊隊長孫毅自告奮勇要求留下辦學,培養幹部。
聶榮臻對這一切深感滿意。
從此,聶榮臻和留下的人員被隔絕在敵後。
深秋時節來臨,五臺山區有時細雨霏霏,有時大雪紛飛,天氣一天冷似一天,花草枯萎,樹木凋零。
聶榮臻和他的戰友們幾乎天天研究,在艱難處境中,究竟應該怎樣開展工作。
他們圍著火盆,面對地圖,商談著建立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各種問題。
聶榮臻認為,兵力太少,這是最大的問題。
他說:“要建立根據地,必須首先發展武裝。
沒有武裝,一切都談不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