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頁)
開完會,林彪、聶榮臻又組織與會幹部進行了現場勘察。
聶榮臻爬上山樑,見平型關坐落在群山之間。
這一帶山勢不高,但是山連山,峰接峰,有利於部隊隱蔽。
從平型關山口至靈丘縣東河南鎮,是一條由東北向西南伸展的狹窄溝道,地勢最險要的是溝道中段,長約十多里,溝深十到一百多米。
大部分地方寬不過三五米,僅容一輛卡車單行,溝道兩側,是刀削似的危巖絕壁,再上面是比較平緩的溝岸。
在這裡埋下伏兵,不愁消滅不了進入伏擊圈的日軍。
當天晚上,一一五師主力部隊從上寨、下關趕到離平型關三十餘里的冉莊一帶,隱蔽集結,待機殲敵。
天突然下起了暴雨,氣溫驟降,秋寒襲人。
林彪、聶榮臻的決心毫不動搖,兩人都說,就是天上下刀子也得出擊!午夜,八路軍繼續向預定地域進發。
他們既無雨衣,又無斗笠,只得在風雨交加中,沿著山間小路和泥濘的山溝穿行。
暴雨匯聚成山洪,戰士們把槍和子彈掛在脖子上,手拉手在急流中進。
大家的手腳凍僵了,牙齒凍得咯咯響。
聶榮臻關注著部隊與山洪搏鬥的情況。
三四三旅走在前面,兩個團都平安地越過激流,走在後面的三四四旅只過了一個多團,剩下的人馬卻被越來越洶湧的山洪擋住。
有幾個戰士殺敵心切,急於涉過急流,被兇狂的山洪沖走,不幸遇難。
聶榮臻對林彪說,三四四旅已經過河的一個鄉團按預定方案使用,沒有過河的部隊不再強渡,以免不必要的犧牲。
林彪同意這個意見。
1937年9月25日,聶榮臻同林彪指揮了威震中外的平型關大戰。
當天早晨,部隊按預定時間趕到了目的地。
由楊得志、陳正湘率領的六八五團和由李天佑、楊勇率領的六八六團,埋伏在溝的東岸。
三四四旅張紹東、韓振紀率領的六八七團,佔領了東河南以北的高地,以便切斷敵人後路。
陳錦秀、田守堯率領的六八八團,作為預備隊。
楊成武的獨立團和劉雲彪的騎兵營已分別向平型關東北和以東開進,配合平型關作戰。
大戰一觸即發。
激戰前的戰場,出奇的平靜。
聶榮臻想到,中國有句成語叫“請君入甕”。
日軍要進攻平型關,必走這條十里長溝,這幫兇狠暴戾的強盜只要進入這個有幾千伏兵的“巨甕”,就會成為“甕”中的死鱉!上午7時許,日軍板垣師團第二十一旅團的輜重和後衛部隊進入了伏擊圈。
一百多輛汽車載著日軍和物資在前,二百多輛騾馬大車拉著大炮和給養緊隨其後,壓陣的是騎兵。
日本兵毫無戰鬥準備。
山溝裡,馬達聲、馬蹄聲、大車的軲轆聲,響成一片。
敵情彙集到師部,敵軍已經全部進入伏擊圈,溝道里足有一千多人。
林彪、聶榮臻立即下達了攻擊命令。
頓時,八路軍的槍彈、迫擊炮彈飛向敵群,手榴彈雨點般地瀉進溝道。
日本侵略軍鬼哭狼嚎,血肉橫飛,汽車撞汽車,人擠人,馬狂奔,亂成一片。
聶榮臻發現日軍很頑固,利用汽車作掩護,進行頑抗,並且組織兵力搶佔有利地形,忙對林彪說:“對這塊肥肉,塊大不好一口吃掉,得分而食之,還不能讓他們有喘息時間。”
。。
第一節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3)
林彪說:“是這樣。
部隊得衝下溝道公路,將敵人切成幾段,分段吃掉!”於是他們立即命令部隊出擊,並指令六八六團派出一個營,衝過公路,搶佔在設伏前因怕暴露目標而來不及佔領的老爺廟制高點,以便兩面夾擊敵人。
八路軍勇士高喊著向敵人撲去,展開了肉搏戰。
聶榮臻透過望遠鏡看見那群經過武士道訓練的日軍失去指揮,被分隔開來,仍然利用汽車和溝坎,進行頑抗。
我軍攻勢越來越猛,連傷員也與敵軍扭打在一起,互相用牙齒咬,用拳頭打。
敵人終於支撐不住,逐漸被消滅。
他知道,六八六團副團長楊勇在激戰中負了傷,仍繼續指揮部隊。
六八五團一連連長曾賢生,帶領戰士衝入敵群,在肉搏中壯烈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