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第4/4 頁)
、潼關、陝州、華州各地的駐軍,形成一個鉗形,由太行當地義軍策應,直接將河北與中原各地民囊括在內。
這樣野心勃勃的軍事計劃,如果是在靖康四年之前,只會被金國軍事貴族們視為笑話,並不會放在心上。
富平之戰前。雖然宋軍號稱集結了五十萬大軍。金兵卻無人將宋兵的虛張聲勢放在心上。宋軍的百萬大軍,能戰者不過是西軍一部,而西軍屢遭挫跌。實力大弱,所謂的五十萬人,其中包括了大量的廂軍,民伕,便是純粹的禁軍內,也有不少老弱不堪戰者。
而天下大勢發展至今,任是再傻地人也知道,現今的宋軍與當年是天壤之別。
甲冑精良,糧餉充足,軍法森嚴而賞罰分明。自靖康四年富平戰後不久,宋軍在皇帝親自主持下開始了沙汰老弱,充足精兵的過程,在總體數量略有增加的情形下,是整支軍隊完全精銳化的可怕蛻變。這樣一支強兵,是宋開國以來歷朝歷代夢寐以求而求之不得,卻在數年之間,悄然而至,繼唐軍之後。傲然屹立於中國大地之上。
無數身著重甲的健壯兵步,手執著尖銳的制式長矛,陌刀,甲衣噼啪做響,在關中大地上走過,在步兵身後,則是大量的弓弩手,床弩,霹靂車,他們體格高大健壯,眼神銳利而自信,戰術嫻熟而致命,而統領這樣一支軍隊的,則是無數浴血征戰過的老兵,還有多年征戰而打出了赫赫威名地諸多猛將。
這樣一支軍隊,不但在靖康二年時聞風而潰地河北與京師禁軍不能相比,便是開國時擁有鼎盛戰功的那支宋軍亦不能比。
在宋朝調動大兵的危脅下,金兵亦是往著河北與潼關方向增兵。只是與純步兵地宋兵不同,戰馬到了深冬之季時最是瘦弱,平時不動兵還需好生照管,以防凍餓,待千軍萬馬調動起來時,諸軍多苦不堪言,不但戰馬有凍餓而死的,連軍中老弱都有因這一次冬季緊急調動而病弱而死的。
文心手打組丫頭手打,僅供試閱,轉載請註明,同時請支援正版。
而宋軍演武,不過是中國上古傳習至今的傳統,又被趙桓恢復而已。以中國這樣的農耕民族來說,夏秋之際正是農忙,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