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4/4 頁)
李綱其人,眾人自然相信,所以在皇帝下詔命時,並沒有人上書反對。
而李綱自己,卻是一語道破其中厲害。
平章軍國事,權力當比唐朝宰相,甚至更有過之。若是被野心家獲得這個職位,卻又有誰來制衡?
看到眾人發呆,李綱更是堅定了固辭的決心。當下又與眾人寒暄一陣,便有小吏上前,引導著李府家人前去安置。
張浚等人原要去他府中,與他一起商議戰守大計,李綱卻連連推辭,只道:“諸位有將要位列宰輔的,也有掌樞密的,聚集在我府中商議軍事大事,有違制度。還是等見了陛下,當著陛下的面陳說的好。”
他如此小心謹慎,卻也是以前吃虧太多,不得不如此行事。
各人知他用意,便只得看他顫微微上了馬車,緩緩離去。
趙鼎原為御史中丞,李綱被貶斥後,隱然成為趙構屬下文臣的主戰派代表。只是趙構重用汪、黃二人,對趙鼎很多排斥,而在揚州敗後,此時皇帝已經有命,令他籤書樞密院事,待李綱離去後,他便向張浚問道:“陛下回駕長安,不知關防如何料理?你我身為樞密,殿前三衙親軍竟不向我們稟報,這成何體統。”
張浚攤手苦笑,只道:“此是陛下聖意,我有什麼辦法?”
趙鼎面帶薄怒,道:“陛下所為不合體制,大臣當據理力爭,怎麼能推諉聖意如此而不管?”
張浚被他搶白,又覺得對方不理解自己韜光養晦,以取得皇帝信任的苦衷,而只知道胡亂指責,當下拂袖怒道:“皇帝反正也回來了,趙公如此強項,今晚便由趙公向陛下陳說好了。”
兩人身為大臣,當街如此說話,類似爭吵,周圍戒備計程車兵,俱都圍攏上來,一個個看的目瞪口呆。
謝亮等人知道其中關節,這兩人在揚州時,就因意見不和,常有爭吵。兩個都是性格堅毅剛直,極為自信的人物,張浚不肯在朝為相,一意要求離開中央,經略川陝,也有不想和趙鼎在朝中爭執的意思。
當下各人上前,將這二人勸開,都道:“體制大事,我等位列大臣,自然要向陛下力爭,兩位不必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