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鳳英無懼挑戰的勇氣和學習精神又一次迸發出來。在一位韓國技術專家的指導下,葉鳳英不但逐漸成為研發團隊當中的重要一員,而且足跡遍及廣東省的幾乎每一個傢俱廠家,她的角色也悄悄地從“黎太太”演變為啟迪化工的“葉工程師”。而公司的業績也在幾個月之內出現了重大的提升。
然而沒過多久,挫折又一次降臨。而且這一次是大禍臨頭。1992年9月14日,當葉鳳英還在香港家中渡中秋假的時候,突然接到深圳工廠打來的電話,只聽當時擔任技術廠長的鐘輝萍帶著哭腔的聲音說:“什麼都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原來當日清晨工廠起火,所有的東西都燒光了,而且有13名工人在逃生過程中受傷被送進了醫院。當時,廣東省幾乎所有重要的報紙都刊發了這條新聞。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案例:葉鳳英……“想得太清楚就不敢做了”(3)
接到訊息以後,葉鳳英的家裡人都齊聚過來商討對策。大家的意見是:你不要再回大陸,否則不但有原料供應商、醫院、政府等著你買單,甚至還有可能要追究刑事責任。
“但是,我已經想清楚了,我已經感恩過了,我一定要和我的工人們在一起。”葉鳳英回憶說。
回到深圳,預想中的壓力果然接踵而來,供應商、村委會、消防隊、隔壁的塑膠廠……無數人都在等著她去面對。而工廠的廢墟里,當年小心翼翼安裝的寶貝機器已經成了一堆廢鐵,車間裡已經找不到一顆完整的螺絲釘。“記得當時一位做保險的朋友好心打來電話說:‘你口袋裡還有多少錢啊?’”葉鳳英說。她當時笑著回答:“不要問我口袋裡還有多少錢,我心中富有。”
為了重建工廠,葉鳳英賣掉了自己在大哥公司的股票,向弟弟借了錢,從渣打銀行貸了款。此時,不但家庭所有的成員都轉而支援她的決定,甚至連當地的村長也被她的頑強所打動,答應給她一塊新的地皮。
就這樣,在災難發生僅僅14天之後,啟迪化工在一個簡陋的鐵皮棚裡重生了。生產恢復,供貨恢復,銷售恢復!然後僅僅用了一年時間,公司的銷售額和利潤就超過了受災之前。後來曾有朋友打趣她:如果可以申請吉尼斯火災重建速度世界記錄的話,你應該去試試。
美麗的事業
請原諒我以如此長的篇幅、以近乎流水帳的方式敘述了一段看似與本書主旨無關的企業家成長故事。事實上,葉鳳英和她的維新公司在企業戰略、技術創新等方面都有非常值得咀嚼的經驗,在其它相應的章節當中我們也會提到。但是在這裡,我想更多地展示她個人的經歷。因為我覺得,它很有代表性地展示了我們所認識的這群隱形冠軍企業家們所共同擁有的某些令人起敬的人格力量——堅韌頑強、熱愛事業、無懼挑戰。對於今天年輕的創業者們來說,無論他們從事的是傳統產業還是。,這樣一些素質彌足珍貴。
葉鳳英很認同筆者關於隱形冠軍企業的一個比方:孩子最好的榜樣可能不是大人,而應該是他們身邊最優秀的孩子。“但這裡說的‘孩子’不是強調他個子小,而是指他年輕上進、朝氣蓬勃。”葉鳳英說。
2005年,葉鳳英出了一本自傳,書名叫做《跑道》。副題是兩句話:“快樂的人生,美麗的事業。”
走出去……國際化(1)
地球上有家的地方就要有飛躍!……邱繼寶
2002年5月,美國《時代》週刊特意從本土派來記者到中國溫州採訪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這家公司當時的年銷售額只有不到1億人民幣,是一家典型的中小企業。但是在它所處的行業當中,它是一位了不起的競爭者。成立短短十年,已經躋身於全球市場前10名之列。它的產品只有10%在中國國內銷售,其餘90%出口到全球近30個國家和地區,同時也佔到全中國同類產品出口總量的90%。
這家企業名叫“愛侶”。它的產品很特別,全是那些活色生香的性仿生用具,或者說性保健品。這些東西在中國往往只出現在少數大商場的最不起眼的櫃檯裡,或者一些燈光曖昧的專賣店裡。“而《時代》週刊最感興趣的就是這一點,”愛侶的創始人吳偉說,“在他們眼中,性觀念保守的中國居然有這樣一個企業,簡直不可思議。”
於是,吳偉在接下來的那一期《時代》週刊上留下了這樣一張照片:一位衣著普通、戴著眼鏡的中國青年站在他擺滿五顏六色的健慰器和各式各樣充氣尤物的產品展覽廳裡自信地微笑。
其實,這張照片可以看作許許多多成功走上國際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