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創新能力,使得它們的產品品質能夠比別人更迅速地接近全球市場的先進水平。
應該再次指出的是,雖然我用“出口導向型”來歸類這些隱形冠軍公司,但是它們與國際貿易教科書上所說的那些外向型加工企業或者OEM企業有著本質的區別。因為隱形冠軍公司擁有自己的技術和品牌,而且這二者都在不斷的成長當中。雖然它們目前還只是產品銷售量或者市場佔有率上的領先者,但是未來完全有機會成為這個市場上不僅最大而且最好的全球冠軍企業。而簡單的加工型企業則毫無機會。
保護你的獨一無二
從上面的討論我們不難發現,無論對於哪一類的隱形冠軍公司,即使是在主要依靠成本領先優勢的公司,創新都是至關重要的競爭力來源。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它們的自我評價也是如此。所以我想再用一節的篇幅來簡單介紹一下關於隱形冠軍公司在創新方面令人印象深刻的敏銳和精明。
最深刻的創新莫過於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市場。全球創新模範以及在諸多領域中的“顯形冠軍”——3M公司將自己公司的理念描述為:“最有趣的產品往往是人們雖然需要但又無法用語言表述其需求的那些產品”(Loeb 1995)。這句話揭示了許多隱形冠軍在日用品生產領域大獲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中國我們也看到了很好的例子。比如重慶美心門業。在接受《南風窗》雜誌採訪時,美心創始人夏明憲並不認為他是第一個想到要弄一扇結實點的門防盜的人,但他絕對是最早把這個點子變成現實,發展成為產業的人之一。他回憶說:“80年代富人越來越多,但是市場上並沒有防盜門這個概念,很多人都想到了,不止是我。他們自己買了鐵棍焊制鐵門,那段時間有很多人來我的小五金店買鐵棍,我就想,要是我做出鐵門來賣給他們,是不是能夠多賺一點錢?”
“我們不懂價格戰”……科技創新(5)
隱形冠軍企業家們對於透過創新來實現差異化或者完全開闢一個新的利基非常敏感。1989年,在廣東中山做紡織機械生意的李兆枝,偶然在朋友的倉庫裡發現了一批用來抵租的“環保節能空調”,事實上就是一種利用水蒸發吸熱來降溫的機器,特別適合工廠廠房使用。因為它可以在降溫的同時充分改善空氣流通,而且相當節能。文化不高但是一向對新事物充滿好奇的李兆枝馬上花了4000元搬了一臺回自己的廠房試用,看到效果後,他買下了所有庫存的這種空調,除了給自己所有的廠房都裝上,多出來的一些還以每臺8000元的價格賣給身邊的商業夥伴。沒想到,找上門來想買這種空調的朋友越來越多,李兆枝於是千辛萬苦找到這種空調的生產企業——澳大利亞的西雷國際公司(Seeley International)拿下其在中國的代理權。17年來,他一直專注於推廣這種新奇的機器,從代理西雷的產品到建立的品牌,他已經做到了年銷售額過數千萬元的規模。而且,隨著中國勞動密集型企業對生產環境和勞工福利的日益重視,他認為他的春天才剛剛開始。
中國最優秀的太陽能裝置供應商皇明太陽能公司的創始人黃鳴對於他們的溫屏節能玻璃的誕生經過有這樣的描述:
“節能玻璃,大概有一千萬平方米的市場需求,已經有幾個企業在競爭。我的一個營銷經理向我彙報市場拓展目標的時候,準備佔領10%。我問他,你能爭取到20%、30%又怎麼樣呢?何況你爭不到,因為別人在這個行當裡已經幹了十多年了。你的機會在哪兒?我告訴他應該去開拓那一千萬平方米以外的市場,這才是最大的機會。於是我們就有了溫屏節能玻璃,保溫、隔熱、隔音、不結霜,一種高品質的玻璃為我們創造了獨一無二的市場。”
西蒙認為,隱形冠軍公司的創新相對於大企業來說最顯著的特點在於:前者不單是被技術或是市場所左右。其中的佼佼者往往可以在這兩種推動力之間取得很好的平衡。這一點我們在這些中國隱形冠軍公司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驗證。它們所提倡和實踐的創新都不是那些大而無當的屠龍之技。有時它們的創新看上去甚至非常微不足道。但是一定滿足這兩個條件:自身力所能及,對客戶有價值。
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節能燈市場的領先者中山歐帝爾公司2005年銷售增長最快的產品叫做“排氣燈”,在海外市場尤其受歡迎。這個產品的創新說起來很簡單,就是在一個環形的節能燈中間巢狀了一個排氣扇。但是它很好地解決了衛浴、廚房等狹小空間既要安裝排氣扇又要安裝吸頂燈的麻煩。又比如聖雅倫的摺疊式名片指甲鉗,疊好之後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