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乎是哭著說這番話的。
王公和上層教士卻是另外一種看法。他們強迫國王去解散代表會議;於是他開始在巴黎周圍集結軍隊。聽到了這個訊息,人們憤怒異常。他們有了被圍困的感覺 — 被自己國王的軍隊圍困。在公開的廣場,有人發表慷慨激昂的演說,呼籲人民武裝起來,保衛自己的城市。1789年7月14日,群眾走上街頭,到處尋找武器。他們來到了臭名昭著的國家監獄巴士底獄。據說,過去在這個30米高的圍牆內,犯人常被酷刑致死。巴士底獄在人民心中是專制獨裁製度的象徵而遭到憎恨。於是,遊行群眾向它發起了攻擊,大約100名起義者在攻擊中喪生。犯人被解救了出來,典獄長和他的手下被擊斃。接著,憤怒的人群高舉插著人頭的長矛在城中游行示威。
攻陷巴士底獄其實是一個錯誤,因為只解救了七名普通的刑事犯人,幾乎沒有得到武器,但在心理和政治上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人們成功地衝擊了專制主義。這增強了人民的自信,並且是向人民掌權的新秩序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所以,7月14日,今天成了法國的國慶日。
革命的火花很快就點燃了農民群眾。農民也奮起反對他們的壓迫者,開始搶劫和破壞宮殿和修道院,焚燬登載他們應盡義務的各種契約和檔案。國民大會做出了迅速的反應,在8月4日到5日的夜裡,經過激烈的辯論,透過決議取消農奴制度和貴族、教士的一切特權。在稅收和法律上,今後所有法國人一律平等。
三個星期之後,於8月26日,“人權和公民權利宣言”發表:
“1。人在權利上是生來並永遠平等的。
2。任何國家機構的目的,都是保障人的自然的和不可侵犯的權利。這就是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
3。任何統治的淵源,從本質上看都是人民。
4。自由意味著,在不損害他人的情況下可以做一切事情。
5。法律只能制裁對社會有害的行為。凡法律不禁止的,就不允許阻礙;凡法律允許的,就不能限制。”
陳舊的政治體制“舊制度”從此廢除。整個歐洲的思想界都向法國拋去了羨慕的目光。法國的國民大會開始著手製定憲法,使法國成為君主立憲國家。這就是說,國王雖然仍是國家元首和行政機關的首腦,但他只有很小的政治權力。這個權力歸於國民大會,終於體現了人民主權的原則。獨立的司法最終保障了權力的分割。
但選舉制度卻還沒有達到我們今天這樣的民主程度:選舉權仍依據財產和收入。在全國人口為兩千五百萬的情況下,只有四百萬男子有權參加選舉。儘管如此,1791年的憲法卻仍然使法國成為歐洲第一個合法的民主國家;它成為一切資產階級憲法的榜樣,直到二十世紀。
路易十六不想在這樣的情況下繼續當國王。他試圖攜帶家小逃往奧地利。但在邊境附近被人認出,被士兵又送回了巴黎,並受到嚴厲的看管。這次不策略的逃跑,卻產生了嚴重的後果:如果說迄今還沒有人想到要廢除君主制,那麼現在卻出現了一個極端的運動,要求廢黜國王,把革命進行到底,最後建立共和制度。歐洲的君主們充滿憂慮地看到了這個發展,他們擔心革命思想會蔓延開來,波及他們的國家。於是,他們宣佈同情路易十六,並向他提供軍事援助。自1792年開始,他們就以各種組合,向革命的法國發出威脅,說如果王室受到損害,巴黎將被摧毀。面臨遭到悲慘失敗的危險,加上食品匱乏和物價暴漲,巴黎出現了新的騷動。國王作為主要罪人被逮捕,數千“革命的敵人”被處死。1792年9月21日召開了新的人民代表會議,所謂的“國民公會”,在第一次會議上就宣告了共和,路易十六被判處叛國罪,於1793年1月21日,被公開處死。
在這樣的動盪時代,舊制度已經廢除,新制度尚未建立,一般情況下都會出現兩個集團:主張循序漸進、讓新制度從舊制度中衍生的溫和派,即改良派;和主張儘快徹底改造現實的革命派。
隨著國王被處死和共和國的成立,君主立憲制的信徒遭到徹底失敗。但即使在共和派中,也分為溫和派和極端派兩種力量。兩個最重要的集團自稱為“吉倫特派”和“雅各賓黨”。從很多暴力鬥爭的革命混亂中,極端的雅各賓黨人最終取得了勝利。它的一個領袖律師羅伯斯匹庇爾(1758…1794),作為“福利委員會”的主席負責內政事務。他在無限冗長的演說中,論述道德、慈悲和公正,企圖使法國成為一個真正充滿美德的共和國。誰要是不同意他的所謂道德公民的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