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4 頁)
攀健狽⒄梗��10家店為一組,同時開店,要獲得“組團效應”。分別在深圳、天津、北京、河南、海南等地同時開店。當經營遇到困難時,甚至不賺錢時,我的指導思想就是“零利潤”策略。公司計劃3年不要利潤,先要規模和品牌,後求利潤。結果3年下來一敗塗地。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紅高粱的教訓證明:“零利潤”經營觀念,對初創時期的企業,對初級階段的中式快餐業是不適合的,甚至是有害的。因為小企業,又處於初期階段沒有抗風險能力。把小企業當大企業運作,全線出擊,撒大網撈小魚,徒勞無功,致使企業運作失敗。
在幾年的經營,我認識到:企業必須依據自身的能力,在起步階段,應採取區域性連鎖模式,縮短戰線,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在一個地區、以“利潤”為目標,而不是追求“規模”。
一個企業必須要建立自己的管理體系,形成一個好的管理團隊,要找準自己的“利潤區”。
提到利潤區這個名詞,我想給讀者談談《發現利潤區》這本書。
我是2000年讀到這本書的,讀完之後,我十分感慨的說,如果能早讀它三年,我可能不會像今天這麼被動。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在於,他改變了我的經營價值觀。作者認為,有許多企業失敗,原因就是把企業規模作為追求目標。認為“規模大,利潤就一定大”。這種錯誤觀念對企業特別有害。
企業正確的目標必須是追求“利潤”,而不是規模。衡量一個企業的發展策略正確與否,就是看你的利潤增加了,還是減少了。作者還告訴我們,隨著時代的變遷,市場的變化,“利潤區”也在不斷的作位移運動,如果企業領導人,不能及時發現新的“利潤區”,企業的規模越大,危機就越大。作者特別強調建立利潤管理體系,將各種資源有效、統籌運用,否則,就會陷入失敗或困境之中。
記住:無論是中式快餐業,還是其他企業,要想方設法增加利潤,而不是不斷擴大規模。如果你要擴大規模時,必須以規模大了,利潤不減少為前提;規模大了,利潤反而小了,這時寧願減少規模,而不要減少利潤。
針對這個觀點,我還想再舉一個典型的失敗例子,那就是亞細亞的教訓。我在亞細亞集團工作過四年,在某種意義上講,這個企業的優點和缺點都對我有很大影響。在90年代初,亞細亞百分之百的是把追求規模、追求速度放到了第一位,本來在就一家的時候,無論是無形資產還是有形資產都是非常好的,可後來分店越來越多了,利潤越來越少了。然而,沒有引起總部的足夠,反而認為,規模還不夠大,繼續發展,繼續連鎖,結果越陷越深,走到了倒閉的邊緣。像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
幾年的實踐,讓我清醒的認識到,生意就是生意,必須追求利潤,而不是追求規模。企業的失敗往往從擴大規模開始。“規模大利潤就大”的觀念對企業有害!
反思四
反思四、不尊重理財“金律”,導致企業財務惡化
無論你是經營一個快餐店,還是經營一個大的連鎖集團,不是該不該懂一些財務管理的問題,而是必須精通財務管理,從某種意義上講,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比一無所知更有害。為什麼這麼說呢?答案是,當你一點不懂時,你就會認真聽取財務人員的意見。
尤其對民營企業的總經理來說,一旦你自認為懂了一些財務管理知識時,你就可能讓財會人員服從你的決策。結果財務人員只好聽你的意見,哪怕是錯誤的意見。
我在財務管理上吃盡了苦頭。比如,財務管理中有一個“金律”:不能把短期借款用於企業的長期投資。然而,97年以後,紅高粱的固定資產,大部分來自流動負債,短期借款。加之,四面投資,財務管理跟不上,總部現金流量(即營運資金)減少,利息負擔加重,最後導致企業運作失靈。
民營企業老闆,必須設定合理的會計結構,建立嚴格的會計制度。應把財務管理放在企業的核心地位,絕不能違背財務規律去經營企業。
反思五
反思五、連鎖理論的誤區導致企業失敗
迄今為止,我發現在商界,對連鎖發展的問題,存在著相當大的誤區。這個“誤區”就發生在經營者太相信“連鎖理論”了。而連鎖理論又太缺少可操作性了。
現在比較流行的觀點就是,要有一家成功的店鋪,然後要把他模式化、品牌化,接著開始複製這種模式。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自營;另一種是加盟。而且連鎖規模越大越好經營,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