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揮、協調、控制。前四個職能是需要有人參與的,這些恰恰又是領導者所必須具備的各項技能。最後一項職能——控制則必須要透過一種規則來進行。
如此一來,我們可以將管理的職能分為兩個部分:領導和控制。這樣,企業管理就會出現以下局面:一部分人負責計劃、組織、指揮和協調工作,這些人是企業的領導者,他們計劃和分配著其他人員的工作和責任,但不具備評估和考核的權力。評估和考核應該由規則來決定,也就是由控制來完成。由此,企業管理將分為兩種核心職能:①領導者負責領導員工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同時領導員工為企業創造更多效益;②企業內部擁有一種所有成員都認可的規則控制著日常工作行為,對不能夠按照要求完成自身職責的人員進行懲罰,包括領導者。
我們是否可以更為大膽地得出一個結論:管理者將自行消失。或者可以說管理者是企業中的寄生蟲,為什麼?因為他們的職能完全屬於多餘。領導者和規則的存在已經完全將管理者轉化為一個失去職能支撐的群體。因此,管理者要麼轉變為領導者,要麼面臨消亡。
第一節誰需要管理者
“人從本質上來說,是渴望工作的。”
——托爾斯坦·凡伯倫宣告“管理者”的終結是我長久以來的心願。因為,在企業實踐的過程中,我始終覺得根本沒有什麼人需要管理者。在企業內部擔任管理職能的不應該是人,而應是規則和制度。
真正優秀的企業內部總是蘊藏著一種秩序,這一秩序的存在使得所有企業成員能夠對自我進行管理,從而導致管理者成為多餘。看到那麼多的企業設計眾多的管理職務,而這些職務對於企業的增長和發展又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幫助,我深感難受:作為一名管理學者,我竟然不能夠為企業去除這些多餘的職務而提供指導。更重要的是這些多餘的職務不但無益,而且能夠促使企業進入混亂無章的局面。
BOOK。▲虹橋▲書吧▲
第15節:第一章 管理者的終結(2)
為此,我對眾多企業組織進行了深度分析,在獲得了全面而細緻的資訊之後,我決定為消除企業內部多餘的管理者而提出方向。我們知道解決任何問題都必須從它的源頭進行,那麼,要消除管理者,首先要明白“誰需要管理者?”這一問題。
在許多企業領導心目中,他們認為員工是需要管理的。他們對管理的認識是建立在員工總是缺乏責任心和積極性的假設基礎之上的。然而,當他們對員工進行細分並分析之後,將會發現許多管理是多餘的,或者說管理只是防微杜漸的一項措施,而且這項措施根本無須管理者的存在。
我相信對於一些企業來說,消除了目前規模龐大的管理層,將會為企業帶來一個飛躍:溝通效率迅速提升、資訊傳遞的準確性得到提高、閒置人員的清除、經營成本的降低等等。當然,一切行動都必須建立在某種清晰的道理之上,因此,我們首先來宣告管理者為什麼是多餘的。
無人需要管理者
在許多領導者那裡,員工被分為四種。與此同時,他們為四種員工提供了不同的命運。這四種員工便是:
1?能力出色且認同公司文化的員工
不用說,這類員工在企業內部肯定能夠得到重視,並且會獲得提拔和晉升的機會,許多領導者認為這一種員工是企業發展的根本,這無可否認。但是,現實中,這樣的員工在企業內部屈指可數。尤其是隨著個體的復興,每個人對自身的個性、價值和身份都有著明確的需求,企業似乎很難滿足人們的這些需求。因此,這類員工將會越來越少見。根本的原因在於未來沒有多少人繼續深陷於生存和就業危機之中,也就是說人們缺少德魯克所說的“恐懼”。我將在第三章中對個體的復興進行全面細緻的闡述。
2?能力一般但認同企業的員工
這類員工也能夠得到企業的認可,畢竟擁有能力的人並不多見。再說能夠對企業產生認同的員工已經非常難得了,因此,領導者將會對這些人進行相應的培訓,使他們擁有能夠適應企業發展需求的技能。同樣,隨著個體的復興,這類員工也將逐漸減少。企業要贏得員工的高度認同,就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
3?能力一般且不認同企業的員工
領導者們對這類員工似乎沒有絲毫憐憫之心,他們總是選擇讓這類員工離開,只有極少數企業信奉終身僱傭制,如IBM公司,但在遭遇困境時,IBM還是選擇了裁員。一些企業在創業之初強調公司是家,但一旦陷入困境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