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介石的電報,再次催促撤退。
由於不能守住陣地和迫於壓力,唐生智屈服了。正是這個決定導致了中國軍事史上最大的災難之一。
蔣介石嚴令撤退
12月12日凌晨3點,唐生智在家裡舉行了一個黎明會議。當他的副司令和高階將領集中在他面前時,他悲傷地告訴他們前線已經陷落,他們無法保衛城門,而且蔣介石已經命令部隊撤退。他告訴部下印刷命令及其它相關檔案的副本,為撤退作準備。這天下午1點,命令傳達到中國軍隊。
但是,隨後唐生智收到令人震驚的報告。唐生智起先希望他的部隊能經由長江轉移。現在他得知日本海軍己在八卦洲以東的江面佈雷並駛向南京。軍艦到達將會封鎖退路,而這是逃離城市的最後一條路。由於形勢緊迫,唐再次求助駐在海寧路5號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籲請德國商人斯珀林幫助與日軍談判停火。斯珀林同意帶一面旗子和信件去見日本人,但是後來他報告唐,松井將軍拒絕了他的提議。
當天下午,就在唐生智的司令部召開第二次會議前幾分鐘,唐生智從自己房間的視窗望去,全城一片潰敗景象,街道擠滿了汽車、馬匹和難民——年青的和年老的,體弱的和強壯的,有錢的和沒錢的。任何稍有頭腦的人只要可能都決心要逃離。下午5點,會議開始。會議只開了10分鐘。許多高階將領都沒有參加,因為各戰場司令部與總司令部的聯絡已全部中斷。其它人沒有收到開會通知是因為他們看清形勢已經逃跑了。
唐生智告訴來到他家中的與會者,日軍己經攻破城門並在三處突破城牆。“你們還有信心守住防線嗎?”他問這群人。雖然他停了幾分鐘等待回答,但是房間裡鴉雀無聲。
在這個停頓之後,唐生智平靜地討論了撤退。撤退馬上就要開始——下午6點——持續到第二天早晨6點。一部分軍隊——36師和軍事警察從下關渡江在對岸的指定村莊集合。他宣佈其餘部隊必須殺出日軍的包圍,突圍出去的人到安徽南部集合。留下的武器、彈藥和通訊裝置銷燬,所部隊撤退路線上的橋樑都要燒燬。
後來就在這次會議上,唐生智又修改了他的命令。他通知他的部隊,假如87師、88師、74軍和教導總隊不能突破日軍的包圍也應該強行渡江。唐生智現在給了5個師渡過長江的權利——參加行動的人數是原計劃的兩倍。唐本人也將在這天晚上前往碼頭。這將是一次他今生難忘的旅途。
撤退變成潰逃
毫不奇怪,撤退命令使中國軍隊一片混亂。有些軍官繞城奔走,通知每一個碰到計程車兵撤退。其餘軍官卻沒有通知任何人即使是他自己的部下,相反,他們拼命保護自己不要喪命。他們計程車兵還在繼續與日本人作戰,當看到其它身著軍裝的部隊逃跑時,他們以為是看到了大規模的逃兵,因此開槍制止逃跑,打死了數百名自己的戰友。在匆忙而又混亂的撤退中,至少有一輛中國坦克前進中從無數的中國士兵身上輾過,最後被一顆手榴彈炸翻才停下來。
在大規模的悲劇情景中,撤退也有其喜劇的時刻。士兵由於不斷增長的絕望而混入老百姓中,他們闖入商店去偷平民服裝,在露天裡脫衣服。街上很快遍佈半裸體計程車兵,還有半裸體的警察,這些警察脫下自己的制服,以免被誤認為是士兵。一個在街上亂跑的人除了襯衣和帽子外什麼也沒有穿,襯衣和帽子也許是從一個有錢的政府官員家中偷來的。在撤退的初期,表面上還有秩序,整隊的中國軍隊扔掉軍裝、換上平民服裝,同時還保持著佇列前進。但是當撤退轉入潰敗後,平民服裝變成急需。可以看到士兵衝向行人從背後搶他們的衣服。
只有一條路可以安全地逃出城而不遭遇日軍,這就是透過城北的長江港口,那裡有一批小船等待著最先到達的人。為了到達港口,士兵必須要首先透過中山路,再出西北城門挹江門,又叫水西門,然後才能進入下關郊區北港。
但是城門前是一片難以置信的擁擠。一個問題是成千上萬計程車兵,許多人坐著卡車、汽車、馬車,要強行擠過70英尺的狹窄的城門洞。下午5點,人流如河,到後半夜,人流成了潮水,因為每一個人都想擠過小小的城門。另一個問題是,撤退計程車兵為了減輕渡江行程的負擔,扔掉了不計其數的武器和裝備,結果是成堆的手榴彈、汽車、機關槍、外衣、鞋子、鋼盔在城門口堵塞了交通。一個修建在城門附近的掩體也擋住了半條路。災難即將降臨這裡。
唐生智坐在前往碼頭的黑色專用汽車裡,從車窗看到這個混亂的場面。當汽車穿過混亂的人群時,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