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2/4 頁)
敗和恐日情緒,說日軍如何如何厲害。
八路軍戰士與他們爭辯,有的潰兵說:“你們別吹牛皮,上去試試吧!”戰士們問:“你們為什麼退下來?”他們說:“日本人有飛機坦克,炮彈比我們機關槍的子彈還多,不退下來怎麼辦!”戰士們問:“你們究竟打死了多少敵人?”回答說:“我們還沒見日本鬼子的面呢!”又問:“為什麼不和敵人拼?”
他們回答:“找不到長官,沒人指揮,打不了哇!”國民黨軍隊兵無戰心,將無鬥志的情形可見一斑。抗日救國的希望責無旁貸、別無選擇地落在了共產黨八路軍的身上。
9月中旬,日本侵略軍兵分三路在華北展開全面攻勢,如入無人之境似的。日軍總的企圖是以大迂迴的動作,迫使國民黨軍隊撤退,達到不戰而佔領華北五省的目的。閻錫山感到日軍此舉威脅到山西的腹心地區,侵犯他的根本利益,因此多次要求八路軍儘快向靈丘方向開進,配合他阻滯日軍的攻勢。在這種情勢下,八路軍緊急開赴晉東北前線。當時林彪到前邊看地形去了,聶榮臻率領115師司令部和三四四旅立即開上去,為了避免國民黨軍隊的失敗情緒影響我軍士氣,聶榮臻決定避開這些潰兵。行進途中,戰士們見群眾情緒惶恐,村莊冷冷清清,想從村裡找一個嚮導,或是找人打探前邊的情況,都異常困難,心寒的同時也埋下了復仇的種子。9月23日,部隊到達平型關東南的上寨鎮。在這裡,聶榮臻與在前方偵察的林彪會合了。聶榮臻問他前邊情況怎樣,林彪說,敵人的大隊人馬正向平型關方向運動,這裡的地形不錯,可以打一仗。他攤開地圖,同幾位參謀一起,把平型關周圍的地形和初步的作戰設想介紹了一下,問聶榮臻有何看法。聶榮臻表示,可以在這裡打一仗,居高臨下伏擊敵人,這是很便宜的事。聶榮臻說,現在不是打不打的問題,而是要考慮怎樣打好,這是我們同日本侵略軍第一次交鋒,全國人民都看著我們,這個仗必須打好,打出八路軍的威風來,給全國人民的抗日情緒來一個振奮!
當時,這樣的作戰計劃,前線指揮員有權根據情況決定,好打就打,只要事後報告一下就行了,將在外,軍隊有所自主,事事請示,會貽誤戰機。作戰計劃定下來後,遂在上寨召集全師幹部開動員會,說明當時的情況,分析敵我雙方的條件和作戰應該注意之點。林彪講完兵力部署,聶榮臻強調打好這一仗的意義,隨後,115師主力連夜開赴距平型關三十餘里的冉莊待命。
聶榮臻抓住這個空隙,親自到前線察看了這一帶的地形:從平型關口至靈丘縣東河南鎮,是一條由東北向西南伸展的狹窄溝道,地勢最險要的是溝道中段,長約十多里,溝深數十丈不等,溝底通道僅能透過一輛汽車,能錯車的地方極少,南北溝岸卻是比較平坦的山地,這確實是一個伏擊敵人的理想地域。
24日凌晨七時整,敵軍已全部進入我軍包圍的伏擊圈,聶榮臻和林彪下達了攻擊命令,他們的指揮所設在溝東南邊的一個小山頭上,站在指揮所,用望遠鏡可以縱觀全溝。聶榮臻同林彪研究決定,把敵軍切成幾段,分段吃掉它,隨即下達了命令。一場短兵相接的肉搏戰其激烈程度自不待言。中午時分,戰鬥接近尾聲。聶榮臻隨同出擊部隊下到溝底公路上,只見敵軍人仰馬翻,燃燒的汽車,遺棄的武器,比比皆是,堵滿溝底。聶榮臻在察看戰果時,還碰上一個日本兵,躲在山洞裡面向我軍戰士放冷槍,戰士們對著山洞用中國話喊:“繳槍不殺!”他以槍彈回答,死不投降。聶榮臻命令,丟手榴彈,消滅他!那裡,八路軍戰士還把日本侵略軍當成內戰時期的國民黨軍,以為打狠了就會繳槍,豈不知他們都經過長期訓練,受麻醉很深,軍國主義思想裝了一腦袋,即使剩下一個人,也拒不投降。
這次進犯平型關的日軍,屬於板垣第五師團。板垣的全名叫板垣徵四郎,在中國呆了很久,是個有名的“中國通”。
早在1929年,他就在關東軍任參謀,當時是大佐軍銜。“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軍在東北組織偽滿州國,就是由他代表關東軍同溥儀談判的。由於組織傀儡政府有功,1937年蘆溝橋事變爆發時,他已經升任中將師團長了。板垣師團武士道精神很強,在日軍裡小有名氣。板坦所以選擇平型關作為迂迴的路線,因為他清楚這裡是山西與河北交界處,是個薄弱環節。他以為八路軍不可能這樣快東渡黃河,更想不到在他眼皮底下會有一支嚴陣以待的八路軍隊伍,加上自他帶隊進攻華北以來,基本上沒有遇到什麼抵抗,所以在行進平型關,進入八路軍伏擊圈時,仍然是驕橫的陣勢,得意洋洋的樣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