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1/4 頁)
蒲У惱胬懟!�
在軍事思想和指揮藝術方面,聶榮臻與毛澤東有許多相似之處,無論戰鬥大小,他事先都要檢視地形,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敵人的陣地,研究敵我兵力分佈情況,對政治形勢瞭如指掌,他總是在掌握了虛實,權衡了利弊得失之後再作決斷,果斷而不失為武斷,穩妥而不延誤戰機,正如古人所說:“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聶榮臻是一個做事果斷而又考慮周密的將領,即使在危難情況下,也臨危不懼,從容應變和決策,楊尚昆回憶說:“榮臻同志處險不驚、沉著冷靜的膽略和氣魄,在他戎馬倥傯的軍事生涯中始終是十分突出的。”《悼念聶榮臻同志》,這種從具體情況出發,處處做調查研究,具體問題個體對待的方法,也正是“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神髓所在。
1936年5月14日,紅一方面軍接毛澤東同志指示,在大相寺召開團以上幹部會議,動員西征到黃河以南陝某大道以北地區作戰,其目的在於一、擴大新根據地;二、擴大紅軍;三、打擊馬鴻逵、馬鴻賓的封建勢力。西征開始,紅一軍團為左路軍,他們首先遇到的是駐在曲子鎮和慶陽一帶的馬鴻賓的一個師,和馬鴻逵第一○五騎兵旅的騎兵。一○五騎兵旅旅長冶成章,外號叫野騾子。此人性情暴躁,打仗強悍,欺壓百姓十分野蠻。當地人說他是“一對騾子,一對馬,一對老婆,一對娃”。6月1日,紅一軍團到曲子鎮,適逢野騾子帶著一部分騎兵到環縣去,在曲子鎮宿營。二師師長楊得志和政委肖華就急令先頭團二團團長梁興初帶著部隊將曲子鎮包圍了。然後由二團主攻,五團助攻,展開了一場為兵家所不常用的攻堅戰。曲子鎮是一座土城,方圓不過二華里,野騾子守得十分頑強,紅軍一度攻進城堡,又被野騾子和他的警衛部隊打了出來。那時二師東征擴充了一些新戰士,沒有打過仗,新提升的一些幹部也沒有打巷戰的經驗。只知道拚命往城裡攻,剛開啟一個缺口就幾乎全團就往裡衝。從上午攻到中午,仍未攻下。《孫子兵法》上說,如果士卒傷亡了三分之一,城還沒有攻下來,這就是攻城的災難。善於用兵者,奪取敵人的城邑而不靠硬攻,滅敵之國而不需久戰,否則乃兵家大忌。
這時,聶榮臻和一軍團代理軍團長(當時中央調林彪任紅軍大學校長)左權到陣地一看,看出攻擊的方法不對頭。聶榮臻命令他們趕緊把突破口堅決守住,同時把其他部隊撒下來,在城牆隱蔽地點進行整頓,不要一下子都擁進城。只要將兵力、火力組織好,派一個連打進城去就行了。進城的連隊,也不必過於集中,幾個排互相掩護,交替前進。進去人太多,反而展不開,招致無謂的傷亡。經過改進戰術,打到下午四時半,二團一個連攻進去了,其他部隊隨後跟進,最後抓住了野騾子,攻下了曲子鎮。
在打的過程中,有人說,打不下來就算了,部隊可以繞道前進。聶榮臻則認為,這一仗不消滅它,我們的威風就會大減,敵人會說,你們連野騾子都收拾不了,還來幹什麼,反過來會欺負紅軍。第二天,紅一軍團向慶陽方向前進。慶陽的敵人是馬鴻賓的一個師,共兩個步兵團,一個騎兵團。打還是不打?又有好多人說不打,也有好多人說打。聶榮臻說一定要打,不打,就等於向敵人示弱。這一仗打勝了,敵人就聞風喪膽,不戰而逃。6月3日,紅一軍團在曲子以南的阜城附近擊潰馬鴻賓兩個步兵團,繼續向慶陽挺進,結果,駐守慶陽的那個騎兵團果然聞風而逃。經過這兩仗,紅一軍團的軍威大振,向西向北挺進,如入無人之境。這不能不證明聶榮臻政委的英明果斷和有先見之明、有大智大勇的軍事家素質。這真象杜甫的詩句所言:“凌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
2。3 威震平型關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洛川會議確定了對付日本侵略者的作戰原則:即以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為主,但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8月底,八路軍主力部隊肩負著挽救國家民族危亡的重擔,開赴華北抗日前線。部隊乘坐的火車到達太原車站時停留了一夜,車站上的場面堪稱激動人心:大批的男女群眾,特別是東北的一些流亡學生,擁擠在站臺上,送慰勞品,唱抗日歌,直到深夜還不肯離去,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期待,對八路軍官兵是一種莫大的鼓舞和激勵。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國民黨軍隊在前線銳氣盡失,節節敗退,張家口、大同等重要城市接連陷落,一批又一批國民黨軍隊的潰兵,用步槍挑著子彈、手榴彈和搶來的包裹、母雞等,象湖水般湧下來。他們看到八路軍要往前線去,感到非常奇怪,向八路軍戰士散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