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1/4 頁)
七日向易縣上莊子前進的時候,敵(指我軍)利用優勢的地形,繼續頑強的抵抗,中將果敢地到一線,觀察地形敵情,飛來了敵人迫擊炮彈,在距中將數步的地方爆炸,碎片打中中將的左腹及兩腿等數處,中了致命的傷,遂與世長辭了。“由此可見,對阿部的死,日軍是何等震驚。
一分割槽炮兵營,直接擊斃了阿部規秀,受到晉察冀軍區通令嘉獎,然而這一歷史性的功勳,與聶榮臻的雄才大略和高瞻遠矚是分不開的,沒有他的英明領導,這次戰爭的勝利也是難以想象的。
2。5 平原游擊戰的奇才
中國有一句古話,“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表明一方面,打仗的總指揮不宜把部隊統得過死,因為最瞭解敵我情勢的還是在前方一線帶兵打仗的將領;另一方面,處在第一線的將領也應該因勢利導,隨機應變,靈活運用戰略戰術,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出奇制勝,變被動為主動,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既做到“勝可知”又做到“勝可為”,聶榮臻正是這樣一位能夠創造性地指揮作戰的軍事人才。
1937年11月7日,黨中央指示正式成立晉察冀軍區,任命聶榮臻為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8日,太原失守,此時的晉察冀三省邊界地區完全被分割在敵後,華北的抗戰形勢進入了游擊戰爭的新階段。
建立晉察冀根據地,聶榮臻和其他負責同志充分借鑑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建立根據地、鞏固根據地、依靠根據地、擴大根據地的鬥爭經驗。但是也有許多新的情況,需要新的對策。例如,過去黨的根據地大多建在大山之中,有的同志就錯誤地認為只有深山峻嶺才能建立鞏固的根據地,過於強調地形的決定作用。聶榮臻則指出,開展敵後游擊戰爭,主要是在山地,但也可以在平原地區進行,只要有人民群眾支援,我們就可以牢牢站住腳。在一次討論會上,他鼓勵冀中根據地的負責人說,你們的實踐是有深遠意義的,這是我們黨在平原上開創的第一個根據地,你們成功了,對於全國其他平原地區的抗戰,將提供有價值的經驗。聶榮臻強調,開創根據地,關鍵是要在那裡牢牢站住腳跟,打出一個好局面來。不能到了一個地方,擴充一些隊伍,抓一把就走,那是抓不到東西的,其結果是非吃大虧不可。群眾好容易把我們給盼去了,才搞了一個眉目,又要把部隊拉走,會使他們大失所望。
所以,開闢一個地區,一定首先要著眼於廣大群眾,把工夫下在建立和鞏固根據地這樣一個基礎上。為了統一邊區政權系統和政策法令,在聶榮臻司令員的領導下,晉察冀邊區政府成立了,老百姓依賴政府,有了政府,他們就覺得有了靠山,什麼事情,都透過政府來解決。
1938年開始,大後方的一些民主人士,還有一些國際友人,經由延安,或八路軍總部,或直接從平津等地,接連不斷地來晉察冀考察訪問。他們在同聶榮臻接觸中,提出了一個共同的問題:為什麼你們能在敵後建立起這樣一個面積廣闊的抗日根據地?他們對這一點感到很奇怪,日軍盤據著周圍的大城市和鐵路幹線,後來又佔據了全部的縣城和較大的村鎮,經常調集重兵來邊區“掃蕩”,據統計,1938年秋到1939年秋的一年之間,日本侵略軍對華北進行千人以上的“掃蕩”有一百零九次之多,動用兵力累計達五十萬,而八路軍或確切地說是晉察冀根據地又是那樣遠離後方,槍支、彈藥和物資都得不到任何接濟,這樣,怎麼能夠堅持得住,並且能夠不斷鞏固和擴大呢?
聶榮臻回答說,這沒有什麼可奇怪的,關鍵的一條,就是發動群眾,把人民群眾充分發動起來,我們就有了賴以生存的基礎,這就是我們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發展鞏固的“奧秘”所在。
由於緊緊地扼住了發動群眾這一條,八路軍不僅在山地站住了腳,而且在平原地區紮下了根。冀西、冀中、平西、平北、冀東,幾個地區連成一片,相互支援,互為依託。山地是後方,平原是糧倉。平原上的鬥爭不好堅持的時候,部隊可以撤到山嶽地區休整;山地需要糧食和布匹的供應,平原地區給予大力支援。群眾不僅供應部隊吃穿,還負責物資方面的儲存和保護。八路軍每年都透過邊區政府徵集一大批公糧,這些公糧,該需要多少倉庫儲存!在敵後,不可能建立這麼多的大倉庫,就是有能力建,敵人連八路軍修建的廁所都要毀掉的“掃蕩”能允許你的倉庫存在嗎?部隊整日打游擊,也不可能將長年的供應帶在身上。怎麼辦?聶榮臻領導的八路軍就依靠群眾解決了這個難題。每年徵集的大批公糧,分片儲存在某些村子裡,部隊走到哪裡,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