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2/4 頁)
法。也正是這個原因,白起雖然年輕,但在軍中卻是深得將士敬重與信任。他親自坐鎮,士卒非但不拘謹,反而是士氣更為高漲。
大校場擺滿了各種大型利器,一色的精鐵打造,當真是赫赫壯觀。
第一便是這衝車。衝車是古老的攻城器具。西周做殷商諸侯時,周文王攻打崇氏邦國,便是用了衝車,才攻克了那座堅固的石頭城。到了戰國之世,衝車已經變成了以精鐵製造的重型利器。實際上,衝車便是一種變形戰車,轒轀、木驢、木牛車,都是衝車的一種,大體都是鐵鑄車篷,鐵鑄車轅,下裝鐵輪,內藏甲士推動,猛烈衝擊城牆!
其次便是耬車。耬車是攻城時用的瞭望車,車頂高懸望樓狀如鳥巢,時人便呼之為“巢車”。後世《通典·攻城戰具篇》記載的巢車形制用途是:“以八輪車上樹高竿,竿上安轆轤,以繩挽板屋上竿首,以窺城中。板屋方四尺,高九尺,有十二孔,四面別布,車可進退,環城而行。”實際上,便是攻城指揮車。這種耬車在春秋時已經普遍使用。晉楚鄢陵之戰,楚共王與太宰伯州犁同登耬車瞭望敵城,便是留下來的一段佳話。最大的巢車可以高達十餘丈,比尋常的城牆還要高出許多,也便被人稱為“雲車”。
巢車之外,更有望樓車。望樓車稍矮,高約五六丈,可是形制簡便,只在四隻巨大的鐵輪上樹立一根高杆,杆頂部裝上固定的望樓即可。尋常小城堡,此等望樓車足以居高臨下了望並隊攻城大軍釋出號令。
其三便是礟。這“礟”,實際上便是發石機。其形制類似井邊吊水的桔槔,高約三丈的礟柱或埋在地中,或架在礟架上,礟柱頂端是極富彈性的梢料,稱為“礟梢”,少則兩梢,多則十二梢,礟梢越多,發石便越重越遠。《范蠡兵法》雲:“飛石,重十二斤,為機發,行二百步。” 這便是單梢礟與雙梢礟。在實戰中,單梢礟得數十人,雙梢礟得百餘人,合力猛然拉動繩索,將裝置在長竿礟梢上的大石彈射出去,砸向城牆或守軍。若有幾百座礟密匝匝排在城下,一齊發射十多斤與二十多斤重的大石頭,當真是威不可當!現下白起有三百座礟,已經足以威懾任何城池了。
其四便是飛弋連弩。弋者,以繩系矢而射也。尋常時刻,箭射出去是不能收回的,此所謂開弓沒有回頭箭。袖箭、短箭猶可,若是精工製作的長箭,便有點兒可惜,僅那良木箭桿、精鐵箭簇便大是難得。後來,聰明的軍營工匠們就製作出一種帶繩子的長箭,射出去後如果未中,便能收回這支箭再用。這種帶繩飛箭便叫做“弋”。在殷商時期,弋僅僅是狩獵射鳥的兵器,到了春秋戰國,能工巧匠們便漸漸將“弋”做成了一種機發大箭,發射機架固定在地,數十人推動絞車才能上滿弓弦,可射出一丈長的巨箭,敵軍城樓、鐵甲、樓擼、盾牌、壁壘等,儘可一箭洞穿!更神妙的是,這種費工費料的大箭尾部帶有繩索,一發不中,便有轆轤絞盤曳回再用。善於兵事的墨子將機發大箭叫做“弋射”,軍中則呼之為弩。
弩是弓箭的革命。弓箭純粹依靠人的膂力張弓射箭,要在強力拉弓的同時瞄準,引弓延時太長,人力便難以支撐。《射經》記載:九斤四兩為一個“力”,十個“力”為一石,最強的神射手可開十石硬弓,射到將近二百步。但是,以人之膂力,開弓後不能長時間的引而不發,瞄準時間很短促,長箭射到五六十步之外,尋常便很難有準頭。實戰之中,這種膂力弓箭便只能近距離的射殺人馬,而不能對城池壁壘鐵甲堅盾等造成殺傷。
弩卻不同。《吳越春秋》雲:“弩生於弓。”其發射道理是相同的。但弩是裝有延時機關的大弓,依靠的是腳、腰、膝的更大力量張弓,機發弩更是集數十人、百人之力以絞車張弓上弦;上弦後便有固定機關先將箭扣於弦上,而後從容瞄準,同時齊射。如此一來,長大銳利的破堅巨箭便應時而生,攻堅戰力大是精進。兵法經典多有記載,強弩大箭威力驚人!強弩但發,“箭如車輻,簇如巨斧,射五百步!”一丈長的巨箭,箭桿便如粗大的車輪輻條,至少粗過尋常人的胳膊,箭簇便如巨大的戰斧!如此比一支勇士長矛還要長大鋒銳的兵器,挾萬鈞之力呼嘯而來,何物不能摧毀?
大型的機發連弩較為笨重,便有了單兵操作的強弩。輕兵奔襲或埋伏作戰,便多用單兵強弩。當年的齊魏馬陵之戰,孫臏伏兵萬弩齊發射殺龐涓,說得便是這種單兵強弩。單兵強弩又分兩種:一是用手臂開弓,稱為臂張弩;另一種是用腳踩開弓,稱為蹶張弩。臂張弩開弓重量有限,不如蹶張弩威力大,所以單兵強弩便漸漸地變成了以蹶張弩為主。
戰國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