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3/4 頁)
期,韓國的弓弩製作名氣最大,谿子、時力、距來、少府四家弓師製作的強弩射程都在六百步之外。以致蘇秦說:“天下強弓硬弩,皆從韓出也。”但是,隨著韓國衰落,韓國工匠們在秦國激賞移民的法令吸引下,也漸漸地隨著山東商旅流入了秦國。咸陽的官營作坊打造強弓硬弩的技藝便日新月異的超出了。目下藍田大營排列的萬餘弓弩,便全數為咸陽作坊打造。
最後便是這八千桶猛火油。猛火油,便是後人所說的石油。這種可以猛烈燃燒的物事,春秋戰國時名稱頗多,石漆、石液、石脂水、石腦油、猛火油等等,不一而足,有人乾脆叫“可燃之水”。戰國時,秦國河西高原的高奴 是天然猛火油滲流最多的地方,所以秦國的猛火油可說是得天獨厚。當時,這種物事還派不上更多的用場,除了當地人盛來燒火煮飯,便是軍營取來裝桶密封,一則在陰雨天行軍紮營時引火野炊,更要緊的,則是用來做火攻之物。但有攻城大戰,丟擲萬千滲透猛火油的木棒,射出萬千急燃不滅的火箭,一齊撲向城頭城門吊橋壕溝等要害處,便會燃起漫天大火,實在是抵得上千軍萬馬。
魏冄辦事如霹靂猛火。白起剛到藍田三日,一隊牛車便星夜運來了囤在咸陽府庫的八千桶猛火油。對於一次大戰來說,這是最富裕的準備了。
這些大型利器在秦軍中是第一次集中操演,將士們亢奮異常,惟恐不能熟練操持技巧而被臨陣裁汰,竟是不吃不喝不睡地守在大校場反覆演練。步兵主將山甲更是老而彌辣,火暴暴地來回巡查,旬日之間便嘶啞了聲音紅腫了眼睛。白起大急,嚴令全體將士按照統一號令操演,違令者立即裁汰!這才制止了步軍將士無休止地瘋狂操演。
十月初大校,竟是人人嫻熟個個精通,無一士卒因器械原因被裁汰。
五、冬戰河內 狂飆拔城
隆隆聚將鼓又一次響了起來!
白起升帳發令:步軍五萬,編為三個大營——衝車營一萬五千、弓弩營一萬,由中軍主將蒙驁統領;攻城營兩萬五千,由步軍主將山甲統領;三大營先期兩日出河西離石要塞,沿大河東岸山地,向魏國故都安邑秘密進發!騎兵五萬,編為四路,第一路一萬五千,由前軍大將王齕率領;第二路一萬五千,由後軍大將王陵率領;第三路一萬五千,由騎兵主將嬴豹率領;都從陝塬山地隱蔽過河,王齕鐵騎埋伏於孟津北岸山谷;王陵鐵騎沿大河北岸河灘的無人區秘密進入敖倉渡口北岸的河谷埋伏;嬴豹東進到淇水入河口的山谷埋伏;第四路五千精騎,白起親自率領,出龍門峽谷渡河,直壓汾水入河口的皮氏 ;五路大軍務必於立冬前一日到達集結地,立冬那日一齊發動猛攻。
白起嚴厲命令:“步軍先下安邑、蒲坂,再依次攻克河內城池!三路騎兵務必擊潰魏國從北上援軍!我自率五千精騎,掃清河內之零星駐軍,並馳援策應各路大軍!”
於是,就在立冬這一天,猛烈的攻城大戰在河內突兀開打。
十月之交,立冬是個節氣大關。從立冬開始,人們便進入了窩冬期。為了祈禱冬日平安,不要遭受飢寒劫難,大河上下便有了一個久遠的習俗:立冬吃暖羹。一到立冬之日,舉凡山鄉城邑,家家都在院中支起一口大鍋煮暖冬羹。羹者,五穀菜粥也。舂得黃亮的小米,光潔滑溜的麥仁,雪白肥胖的杏仁,紫紅帶核的紅山棗兒,還有青青的秋葵與曬乾的藿菜,殷實之家還要加進各種碎肉骨頭,一股腦兒煮將去,一兩個時辰後便是一鍋五彩紛呈粘滑生香的暖冬羹。呼嚕呼嚕渾身冒汗地喝完這頓糊飯熱羹,便是漫長的冬日了。其時山鄉庶民便是省火縮食,儘可能的將儲存的那點兒五穀接續到來年夏收。於是,民間也便有了冬日寒食的習俗。那時侯,除了楚國江南,秦、趙、燕、齊、中山、衛、魏、韓國等整個北方的山野鄉民,都有冬日寒食的風習。雖然有人說,“寒食”是晉文公為了追念抱木自焚的介子推,而將清明前一日定為禁火寒食的“寒食節”而起。但究其實,寒食流佈天下窮鄉僻壤而成久遠習俗,實在是生計艱難使然。
民人生計,暖冬羹之後便是窩冬,農夫歇田,商旅歇腳,百工減勞,大事都要等到來年春回大地再辦理。邦國政務,立冬節氣後也是多謀而少動,列國出使的車馬大是冷落,用兵更是自然停止。本來趙國要大舉攻韓,眼看著冬日迫近,便自然而然的要等到開春後了。這是一種久遠的習俗,卻是比禮法更為廣泛地被天下所認同,竟成了不成文的規矩。不管其中包括了多少原由,總而言之是有了“冬夏無大事”這樣的天下之風,也才有了“春秋紀事”的講究——舉凡大事,都發生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