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第2/4 頁)
軍先動手,在幽州將田豐和文丑的軍隊消滅掉,不給他們機會南逃,要牽制北方的主力軍隊,為濟南方向創造時機,決策中心就在晉陽。朕在晉陽處理各方軍務和統籌調配。”
“襄陽的事務就暫時由陳群、荀彧協商處理,各官員正常處理事務,各負其責即可。”
諸事安排妥當之後,劉協領著統帥府前往晉陽城,而龐統留在襄陽。協助陳群管理御府,荀彧、蔣琬和胡昭依然各司其職。
華夏十年四月,諸軍調配完畢,糧草軍備早在去年冬初就已經準備就緒,各路大將軍前往領著戰略規劃迴歸各自戰區進行最後的準備工作。
劉協秘密領著統帥府前往晉陽城,將統帥府緊急調到前線,正是要加快反應節奏,使各軍都能在遭遇特殊情況下經過統籌排程重新整頓實施新的戰略規劃。
孫堅的徵南軍和北海水師、南海水師都不相同,是以大規模的運輸船為機動力量,需要北海水師或者南海水師護航的登陸作戰軍隊,總計十萬人,有三萬原屬於徵北軍的精銳遊騎兵,五萬丹陽精銳步兵,一萬水軍,一萬弓弩步戰皆純熟的徐州精銳輕步軍,擁有海運船兩百三十艘,嵩山級海樓船十二艘,荊山級海樓船八艘,小帆船百十艘,江東貨船二十餘艘,是大漢各軍配置最特別的。
在四月底,孫堅的徵東軍在凌操東海水師護送下悄然抵達昌黎郡,和曹操的徵東軍碰面,同時沿岸南下。
五月初,曹操駐兵抵達平岡,不待趙雲徵東軍前來,突然發動對長城的攻擊,雖然有驚無險,還是讓北方朝廷全面震驚。
面對傲然屹立在群山上的長城,曹操站在帥臺上,心中情緒翻滾,自己身為漢人竟然要打長城,那種感情是多麼的令人難堪,但這種感覺瞬間逝去,畢竟統一大業又豈能為此而阻擾。
郭嘉看著面色不定的曹操,笑道:“長城雖長,未必能夠真正抵禦外患!”
曹操道:“其實不瞞奉孝,對聖上的封公制,操並不認為非常合適,或許十年之內沒有外患,但百年之後,各外族實力還會再次強大,而京都偏在南方,如何能夠防範這一切,我大漢南方素來穩定,亂者多自漠北,當定都北方,只有隨時監掌漠北,才能真正保證大漢穩定!”
郭嘉淡淡一笑,道:“封公制也只是第一步而已,聖上也很清楚漠北是大漢的威脅所在,至於遷都之事,縱然聖上不願意,但也是朝中諸公都有意而為之事,雖然襄陽繁華,可是偏在內陸,未必是好事情。待日後天下大定,我們在上奏聖上吧!”
南方朝廷從去年就準備對北作戰,北方朝廷將注意力集中在濟南和幷州上黨兩個地方,誰都以為長城城防堅固,當初諸葛亮辭職前全力推薦郝昭出任北方防線大將的意見也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此時才知道南方朝廷的主要攻擊思路竟然是北方長城。
沮授知道曹操的攻擊只是一個開始,要不了多久,漠北百萬歸附南方的遊牧民族就會追隨而至,加上北方完善的攻城器械,長城遲早要被攻破。
長城防衛的是北方遊牧民族,如果對方擁有完善的攻城器械,那長城的功效就會非常的低,正要讓文丑緊急北調至遼西長城,卻突然傳來北方長城失守的訊息,令沮授大為吃驚。
細細打聽之下才知道遼西突然憑空出現十萬南方精兵,先是閃電襲擊遼西駐軍,然後與曹操南北夾擊,三日破長城。
趙雲的十萬徵北遊騎兵領著禁軍孫策和張繡的鐵翼、弦翼兩營,十萬漠北十萬控弦騎兵南下進駐遼西郡。曹操則和孫堅再多右北平,三軍匯合之後,孫堅負責鎮守長城,運送當地百姓前往興州,同時和凌操東海水師一起承擔沿海騷擾戰術;趙雲負責統領二十萬騎兵絞殺各地機動和駐防軍力;曹操則穩穩駐守遼西郡。
三軍擺開一副穩打穩守的樣式,並不急於攻擊對方,而是一點點的推進蠶食。他們本來的任務就是吸引北方朝廷的主力,為濟南的主力進軍提供更好的局勢。
他們不急,沮授急啊,北方突然攻破長城湧入四十萬大軍,但他很清楚,以劉協的實力,這四十萬大軍絕對不是他的主力,真正實力絕對還在濟南或者幷州。
沮授沉思良久,他明白勝利的唯一機會就是攻擊河內反撲洛陽,將南方的軍隊逼回去保洛陽。但以南方那樣多的奇才志士,這種機會他們肯定很清楚,而且虎牢關也不是那麼容易攻下來的。
最終他選擇了死守,但在長城丟失後,想死守也不太現實。只好讓田豐和文丑守著幽州范陽,堅決不與對方野外決戰,而是進行城防戰,北方雖小,但城池堅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