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第3/4 頁)
,只要立足守勢,耗到冬天,南方也只能退兵。
劉協見田豐堅守范陽,並不和趙雲硬碰,立刻下令趙雲遊擊范陽四周各郡,將所有幽州百姓悉數移走,只留下范陽城,曹操和孫堅圍住范陽城,只圍不攻。
華夏十年六月中,劉協同意周瑜出兵,周瑜親領十萬大軍繞過魏郡,直插邯鄲和廣平,在廣平展開圍城打援的舉措。
太史慈正守在魏郡,得知廣平被圍,領六萬精銳騎兵北上和徐晃所領部隊準備南北夾擊。
沮授則徵調各地壯丁六十萬囤積在鉅鹿、清河、渤海三郡,各地駐防兵也紛紛調動起來,在徐晃領十萬精銳之後,又讓鞠義領八萬駐防軍自清河出兵反包圍廣平。
張遼立刻領著五萬鎮北遊騎兵進入冀州,鋒芒直逼太史慈,欲與太史慈在其和北方朝廷其他兩路人馬合攏前展開決戰。
兩軍在邯鄲城外六十里處遭遇,張遼調動鎮北軍展開北方騎兵團訓練最多的魚鱗陣,攔住太史慈的去向。
在多年對峙中,北方朝廷也和南方一樣採用雙馬鐙,太史慈這六萬鐵騎可以算是北方騎兵精銳中的精銳,是從三十萬騎兵中甄選出來的騎兵,是北方朝廷的一支鐵拳,馬匹選擇的也是幽州良馬,清一色的鑲嵌甲。
六月的北方,天氣也是那樣的炎熱,騎在馬背上也是汗流浹背,炙熱的風四面八方的湧來,在那熱風中還傳來了北方騎兵的吆喝聲。
張遼快馬登上高坡,用鷹眼檢視遠方濃煙滾滾處,看見太史慈正嚴陣以待,六萬多的騎兵列成衝鋒騎兵專有的箭陣。
透過鷹眼,張遼仔細查探這支軍隊的用馬和軍備情況,判斷他們應該是北方朝廷最精銳的衝鋒騎兵,心中暗自思量該如何運用遊騎兵的優勢,又該如何運用衝鋒騎兵的劣勢。
鎮北軍的遊騎兵和定西軍一樣,不善於回首箭,對軍士們來說,最擅長的只是追擊過程的弓弩射擊,所以鎮北軍只有在追擊和包圍中能夠體現控弦騎兵的能力。
張遼知道自己面臨兩個選擇,一種是先撤退,引誘太史慈追擊,再遊擊幾個時辰後就可以徹底拖垮這支衝鋒騎兵,在他們無力發起衝鋒的時候,再回首將他們包圍,利用的就是涼州馬耐力,以及自己軍士的輕鱗甲對馬匹負擔小兩個優勢。
另外一種就是擺開魚鱗陣,使用海潮陣,在開局之際,迅速消滅對方的主力,但這可能更難做到。
他用鷹眼仔細檢視方圓十里的地形,對周邊地形大概做了瞭解後,果斷下令重新整頓龍鱗陣。
龍鱗陣是海潮戰術在一字長蛇陣上發揮變陣,大漢遊騎兵的海潮戰術在三個陣型上體現的最為具體,統帥府根據三個陣型編排出新的變陣,即魚鱗陣、蛇鱗陣、龍鱗陣,是海潮陣的三種變化,也統稱為三大海潮陣。
這三大海潮陣是大漢遊騎兵必練的陣型,實際上大漢遊騎兵也只練這三種陣型。
張遼親自領第一營擔任龍首,其他四營跟隨督將以此延伸,在陣型整頓完畢,張遼一聲長嘯,領著五萬遊騎兵向前突襲。
太史慈剛從斥候那裡得知前方有五萬騎兵,如今抬頭一看,五萬騎兵已經結成一字長蛇陣向自己衝來,為首旗幟正是自己的老對手張遼,忍不住與身邊大將笑道:“難怪張遼鎮北軍曾被東胡騎兵全滅,今日一見方知張遼不善領騎兵,可有人敢用一字長蛇陣指揮騎兵對陣騎兵者,此陣其必亡。”
他說完這話,立刻領大軍衝鋒向前,劍鋒直指張遼。
第九卷 天下雲湧 第三十一章 雙龍戲珠
滏陽河靜靜流淌穿梭在太行山下的平原之地上,歷盡歲月磨練的邯鄲城在滏陽河的映襯下,顯得愈加寧靜。
西漢時,邯鄲城為所封趙國的都城,經濟繁榮,與洛陽、臨淄、宛、成都並稱“五都”。東漢時則屬冀州魏郡,即使到了今日,邯鄲還是那樣的繁華,這也成了周瑜棄戰略要地魏城,直奔邯鄲城而來的原因。
滏陽河——邯鄲城的母親河,他逶迤的身姿不僅映襯著邯鄲城,也映照著一場南北雙方精銳騎兵團之間的對決,在萬馬奔騰的時刻裡,滏陽河平靜如處子容顏般的水面也泛起了陣陣波瀾。
正午時分的陽光是那樣的強烈,彷彿烈辣的老酒猛然灌入胃中,一陣陣火熱的感覺像是火焰一般騰騰燃起。
雙方騎兵團之間的距離不過百十步,對騎兵而言,這只是剎那間的距離,張遼的鎮北軍五萬騎兵各自舉起襄陽連弩,瞄準敵人。
張遼大旗一揮,向左折去,五萬騎兵彷彿一條迴旋的長龍,在離太史慈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