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部分(第3/4 頁)
就是無視大漢子民的利益,為何不能殺之,朕要他們知道大漢沒有他們容身之處,大漢子民也只有道教和其他歸屬道教的原生教義可以信仰。”
荀彧道:“聖上雖然是靈寶天尊降世,但上天有好生之德啊,縱然非我大漢子民,然亦為人,不可輕易殺之,可讓他們迴歸原地,終身不得再入大漢疆域!”
劉協道:“那好吧,既然你為摩克尼說情,朕就饒他一命,其餘人還是依法處以刑,罪重者斬,罪輕者驅逐出境!”
《新道德經》的發行很順利,劉協將整個道家的地位提高到中華文明正統地位,而醫學、建築學、數學、天文學、地理學和蟲獸學等都歸類道家,將法家降為法學,儒家降為儒學,都屬於道家分支,必須以《新道德經》為綱領。
其他學科,包括法家都順利地歸順。兵學、理學、商學也隨之歸附,唯獨儒家學子不肯罷休,甚至在御府前鬧事。千餘名儒家學子要見劉協,為王熙所阻,雙方鬧得不可開交,甚至大打出手,王熙被迫調動近衛營抓人,全部打入禁牢。
劉協讓人一一盤查,多的還是邴原派系的弟子,而國內目前最大的儒家學派是管寧調教的門生,既學孔子又學荀子的一派,被稱為管派。而他們由於管仲本身是法家派系,也多年一直強調道家是天下百學之本的思想。
管寧在上次《三家制衡論》出現的時候,就吃過虧。也明白劉協心中實際上最尊重道教,而這些年管寧在進入中央太學府後也開始學習道家思想,希望能夠將儒道合攏,這種想法使得他傳授出來的弟子門生相對冷靜,紛紛以道家“順法自然”的態度觀察局勢。
劉協知道這次的事情肯定還是需要國內目前最有資格的管寧現身才行。他是儒家目前僅有的幾名中央太學府院士,也最清楚中央目前的政策偏向。
他讓王熙去請管寧過來,管寧也清楚這場風波只有自己能夠平息,這幾日都在家中靜候,哪裡也沒有去。不到半個時辰就趕到御府。
劉協讓人給他賜坐,和他說道:“管院士,你曾經也和朕說過,老子的道家思想是諸子百家的起始,《新道德經》釋出之前,朕也讓你先過目了,你也回覆同意大行於天下,如今儒家學子鬧事,你看該如何處置啊!”
管寧道:“儒家也好,儒學也好,其實並不重要,問題是孔子和老子兩位聖人該怎麼排位,聖上曾經說過獨尊一家不利治國,如今為何要獨尊道家呢?臣認為孔子和老子應該並列為大漢的兩大聖人!”
劉協微微頷首,道:“孔聖是一位大聖人,這是毫無疑問的,他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孔聖人有兩句話,朕非常的欣賞,其一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其二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可實際中人是追求利益的呀,試問誰能做到這兩點呢,或許管院士可以做到,朕不否認,但朕坦言朕做不到,連朕都做不到,那問天下還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啊!”
“朕今天再和你討論一下儒家,儒家由孔聖人而生,他追求仁治,幼安,你認為仁治好還是朕提倡的德法同治更現實?”
管寧嘆道:“皇上的德法同治強調以德教化百姓,以法保障百姓,這種德法同治自然更現實!”
劉協走到他身邊,拍了拍管寧的肩膀,同樣嘆息一聲道:“孔聖人是一位聖人,就精神而言,他的那種胸懷和氣質值得朕和天下人敬佩,但就治國來說,孔聖之道不現實啊,只會讓國家陷入混亂和僵化,雖然孔聖也不想,但他的學說立場太過於拔高了,拔高到了朕做不到,到了中央朝廷各級官員都做不到的地步,朕相信朕治下這屆朝廷是幼安所知道的朝廷中最勤奮地,文若、長文、子布、空明等等,誰不是一個德操高尚的人啊,可就是這樣的朝廷都做不了,那幼安,你認為什麼樣的朝廷能做到。其實所有的學說,開始的時候都很好,從孔聖、孟聖時代開始,都是非常有意義的,可到了董仲舒的時候就不一樣了,他把道家後期的一些糟粕也吸納進行,形成的新儒家反而不如以前,雖然博得了孝武皇帝的心,但更加僵化了,朕現在做的,也是幼安想做的,將儒學回歸到最初的狀態,迴歸到孔孟時代的淳樸。”
“孔子當年五次求教與老子,老子說過這樣的話,周守藏室裡的典籍對學問的增長是有好處的,但是無益於消除動亂。因為動亂的產生不是周禮所能夠解決的,其根源在於人心的私慾,並告誡孔子說他的前景暗淡難料啊。老子的道家思想就不同了,他將就道所衍化的律法是恆變的,而道本身是恆不變地,這點好啊。為大漢帝國日後變法提供保障啊,為大漢出現新學科,新知識提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