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2/4 頁)
策提高經濟發展和生產力高速提升的同時,也犯下了巨大的錯誤,這就是經濟學的鐵律,任何人都不能違背經濟的基本發展原則,為了彌補過去的決策失誤,劉協認識到自己必須花時間整頓國內經濟,也需要開啟洛陽商市,吸納北方黃金和馬匹,為了以後彌補過失而推行的新政策進行準備工作。
曹操沒有想到事情會發展到這個地步,雖然陳宮為了防止後續糧草的不足,並沒有立刻對青州用兵,但二十餘萬大軍已經聚集在兗州,隨時準備東進青州。
在劉備同意停止向遼東出兵之後,沮授亦南下冀州,和諸葛亮商議搶在陳宮之前出兵青州的事宜。
公孫度在袁紹敗北之後,正感到自己岌岌可危之時,得到楚王出面調停,使自己能夠暫時保住遼東,立刻派謀士淳于契秘密南下晉見楚王劉協,願意與楚王定同盟之約。
劉協一方面覺得公孫度還沒有資格和自己結盟,另一方面已經準備出兵直接佔下遼東,本想拒絕,後陳群諫道:“公孫度雖弱,然在遼東稱雄多年,且為遼東公孫氏族長,可先結盟,借其力穩定遼東、三韓,且公孫度年老,時日無多,其子孫中最出色者莫過公孫康和公孫淵,其實亦無能之輩,日後可徐徐圖之。”
劉協納其言,令伊籍與淳于契商談同盟約定,然條件相對曹操則苛刻很多,並將平壤郡劃歸楚地,派上將趙雲領徵北軍第三營雷銅、第六營華翎、第七營張躍、第八營王平加上雜兵舊部總計五萬餘人,自淮安乘船、經牟平補給之後沿海岸前行駐進平壤,甘寧駐軍在平壤郡南浦縣,並建南浦港,派文臣孟建為平壤太守。
劉備此時方知北方海岸亦可調兵,心中惦記南方水軍,在幽州今天津處設南平港,讓青州降將孫觀操練水軍,然船隻構造強度遠不如南方水軍,時有船隻翻覆在海中,欲向南方購船,為劉協所拒,心中忿恨不已。
在此之後,劉協又向朝廷進言,設遼東、三韓為遼州,定治所為平壤,劉備恐其得遼東,雖同意設遼州,反立仇敵公孫度為遼州刺史,將治所定在玄菟郡。
劉協也不願急著和公孫度撕破臉,只令趙雲與甘寧整頓軍力,對外宣稱準備南下為皇帝平定三韓,實則依舊暗中準備全收遼州。
第八卷 南北風雲 第二章 拜訪胡昭
初泰十年末,劉協終於抽出時間帶著群臣拜訪胡昭,在此之前,華歆在劉協的授意下,幾次以書法為名拜訪胡昭,暗中流露楚王欲招募他的意思,皆被胡昭婉言謝絕。
由於此前中原戰事不斷,劉協根本沒有時間參加襄陽名流聚會,且胡昭拒絕參加,故聚會也拖到了初泰十一年。
天方亮,劉協便讓蔡琰帶著她新寫的《駱玉貼》和三千冊用上等襄陽紙印刷的典籍,協同眾幕僚拜訪胡昭。
胡昭雖不喜歡結交達官貴族,然劉協畢竟是大漢楚王,只好接受拜貼,率三百餘名弟子在陸渾山下迎候。
嵩山地勢高聳,不便乘車而往,劉協攜眾臣騎馬沿蜿蜒山路同去,連蔡琰亦只能勉強乘一匹性情溫良的白馬,伴在劉協左右,一路上兩人時常低聲竊語。
童淵漸老,已經不能再留在劉協身邊,自己要求回新野教習預備軍弓射槍騎之術,從初泰九年開始,負責劉協安全的就是王越的近衛營、郭慈的重衛營和王熙兄弟、唐家三兄弟的親衛營。
由於離劉備的地盤不遠,為防萬一,此次前往嵩山拜訪胡昭,郭慈親自帶了五千人滿山察搜可疑人員,連沙摩柯長期隱伏在嵩山的南衛營都在整個陸渾山進行佈防。
見到胡昭率門生拜伏在前,劉協立刻偕同蔡琰下馬,親自攙扶胡昭起身,胡昭此時才三十八歲,以書法和才學聞名天下,劉備前幾次相邀都被拒絕,初泰九年派的兩名說客則都被沙摩柯在嵩山中秘密殺掉。
偕胡昭一起步行上山,穿越在群山峻嶺之中和青石小路上,與青逸山林、漂浮流雲共舞的感覺,令劉協心中舒爽靜謐,不禁羨慕起胡昭的生活來。
(PS:VIP沒有這段內容的。說下胡昭這個人吧,為了和諸葛亮分別下,我就改他的表字為空明,不好意思了。
胡昭,潁川人(今河南省禹州市人),字孔明,生於公元161年,卒於公元250年。他比諸葛亮年長20歲,又比諸葛亮晚死16年,終年89歲。胡昭長期隱居深山,終生不仕。有關他的活動情況記載很少,但僅從散見於一些史料、典籍中零星的文字記載來看,胡昭的才華智慧絕不在諸葛亮之下。�
胡昭的青年時代,正是朝廷腐敗,外戚宦官交替執政時期。他幼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