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人外有人”,自己永遠不可能是最好的,要開闊眼界。
(4)暫時離開困境。如果一時間難以從痛苦情緒中解脫,那就先放下讓自己痛苦的事情,去做些其他輕鬆的事情,比如唱歌、看書、打球、聊天,這樣有助於心態的緩和。
新人入職薪酬低是普遍現象,大家都差不多,但未來薪酬的高低則取決於新人的工作態度和方式,取決於“做了多少”。不管什麼時候,想要得到,都必須先做到。
本職工作不屑做,哪有基石往高走
生活:嫌棄本職工作太簡單,想做大專案,好高騖遠。
修行:看得遠是好事,但只看遠處會被腳下的石頭絆倒。
阿杰在校學的是室內設計專業,畢業後經親戚介紹到了一家裝潢公司任職。由於老闆是阿杰親戚的好朋友,所以阿杰認為自己入職後可以從設計師做起,以展現自己的才華。但入職那天,老闆告訴阿杰,他的工作是跟施工隊到現場施工,等三個月試用期結束後再安排其他職位。阿杰當時就有點不樂意,他學習了四年室內設計,還當過幾個月的實習設計師助理,怎麼能跟施工隊一起工作!但他想一想,只是試用期而已,說不定老闆是想考驗他的基本功,於是就答應了。
這三個月對阿杰來說簡直是煎熬,他跟施工隊為一箇中型飯店做裝修,每天跟工人幹一樣的活兒,回家躺在床上起都起不來,第二天渾身痠痛。最讓他不舒服的是,他拿著設計師設計的圖紙,覺得自己的想法比設計圖更出色,於是三番五次地跟老闆溝通,要求改圖紙,可都被老闆拒絕了。
三個月後,阿杰以為可以被安排到其他崗位上,沒想到老闆又讓他繼續跟施工隊工作。他很不滿意,找為他聯絡的親戚訴苦。親戚說,現在工作不好找,先這麼幹著,有機會幫他跟老闆溝通一下。
時間越久,阿杰越是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這不是大材小用嘛,就是騙我當工人唄!”他越來越氣憤,這種氣憤的情緒也影響了他的工作。他開始消極怠工,每天遲到早退,工人幹活的時候他就躲在一旁休息,誰叫也不理。
工人大概覺得阿杰是大學生,而且是老闆熟人介紹進來的,也不敢將他怎麼樣。可日子一久,阿杰越來越頹廢,開始考慮要不要辭職。
阿杰的癥結在於自我認知的不充分,過高估計了自己的能力和地位,認為自己有過設計師助理的實習經驗,就可以找到一份設計師的工作,結果預期沒有達到,落差感和挫敗感一擁而上,將他牢牢捆綁。更重要的是,他的心態不是新人心態,對這個行業也沒有足夠的認識,他不知道當工人可以學到更多書本上沒有的基礎知識。
我曾問過他:“你會不會用釘槍?會不會用衝擊鑽?貼過牆紙沒有?貼過瓷磚沒有?鋪過地板沒有?”
他說:“上學的時候用過,但次數不多,我學的是設計,主要是培養對美的敏感度。”
我說道:“你應該知道我說的那些都是構成美的重要因素。如果美是一個人的話,那麼我說的那些就是美的細胞。拋開這些不說,如果你連釘槍、衝擊鑽都不熟悉,那麼怎麼確認工人有沒有把工作完成好?我建議你把你的煩惱跟你的老闆談談,他比你有經驗,或許會讓你茅塞頓開。”
他聽了我的建議,回去後跟老闆談了談。幾天後他來找我,精神奕奕,神采飛揚,我看到了一個年輕人該有的激情和活力。
他告訴我,當他跟老闆說出這些困惑之後,老闆第二天就到了施工現場,跟所有工人一樣,拿起衝擊鑽開始幹活,手法純熟,利落準確,讓他十分驚訝。老闆跟他說:“我也是念設計的,但我畢業後先找了施工隊的活兒幹。我在施工隊待了兩年,活兒好活兒壞,我一眼就能看出來,沒人能糊弄我。”
阿杰說他聽了老闆這番話後,備受鼓舞,突然明白了什麼叫“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很多職場新人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本職工作太簡單,跟自己的預期不相符,難以獲得成就感,眼睛只盯著那些大專案,忘了幹好本職工作。這就如同佛教修行一樣,沒有人一開始就去修高深的法義,不管你從前對佛法有多瞭解,一入佛門都要從基礎開始。
說到這裡,我要分享一個佛教故事。
五祖法演禪師有天晚上跟三位徒弟——佛果克勤、佛鑑慧勤、佛眼清遠在寺院外面討論佛法。入夜之後,天氣轉涼,幾人準備回禪房休息。
回去的路上,一陣寒風吹來,吹熄了手中的燈籠。四周頓時漆黑一片,遠處的路也看不清楚。法演禪師突然問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