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嗍攏�尚匠耆幢繞淥�諦」�竟ぷ韉耐�Ц卟渙碩嗌伲�醯貌還�健�
我聽了後對朋友說:“你這個學生對薪酬的抱怨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活動策劃助理是個很辛苦的職位,跑腿、打雜什麼都得幹。策劃負責大方向,剩下的瑣碎事情,就連展板一個鉚釘都要助理去操心,加班幾乎是家常便飯,一個月能有兩天休假就不錯了。她覺得自己很辛苦,做了很多事,卻沒有拿到理想的報酬或獎金,很不公平;二是她的攀比心理。她覺得自己在學校學習優異,畢業後又入職一家有名氣的企業,比其他同學都強,可一打聽才發現其實比其他同學強不了多少,這種攀比後的落差她接受不了。”
朋友連連點頭:“那怎麼辦呢?她的這種心態不調整,遲早會出問題。”
我告訴他,像這種情況,單純的講道理是沒用的,必須讓她知道兩點:
(1)幾乎所有公司的活動策劃助理都這麼辛苦,報酬都差不多,甚至有些還不如她。你可以建議她加入一些職業群,比如“活動策劃助理群”之類的,多跟同行交流一下,她會發現自己的薪酬還可以。也可以讓她跟活動策劃聊一聊,問問他們是不是也從助理熬出來的,當初是不是也拿著不高的薪酬。
(2)讓她跟同學的交流不要只停留在報酬上,也問問同學每天工作的內容是什麼,是否也同樣辛苦。只有讓她知道別人的不容易,才會珍惜現在的狀態。然後給她一些正面的例子,讓她看看那些有成就的人都是怎麼從艱難處走過來的,讓她明白要想拿高薪水,就得磨鍊出有拿高薪水的能力。
這讓我想起一個佛門故事。
有七個修行者,他們覺得世間太苦,煩惱太多,造業太重,於是相約找一個僻靜、沒有人煙的地方一起修行,期待有一天能徹底離苦得樂。他們找到一個深山,人跡罕至,簡直是他們理想的修行聖地。於是他們住在深山,每天苦修,一修就是十二年。可十二年之後,他們還是煩惱重重。為什麼遠離人群還是這麼痛苦?難道修行沒用嗎?事實上,這十二年來,他們並沒有做到真正的破執。崇山峻嶺之中,只有他們七人。日子一長,七人便覺得索然無味,開始思念家中親友,開始惦記家裡嬌妻,越是想念,就越無法專心修行,自然得不到他們想要的成就。
第4節。
七人商議一番後決定下山還俗,有老婆的回家跟老婆好好過日子,沒老婆的回家娶老婆。就在七人準備下山的時候,佛陀出現了。佛陀在一棵樹下坐著。當時七人並不認識佛陀,但他們一見佛陀就被佛陀的莊嚴所震懾,心生敬佩,不由自主跪倒在佛陀面前頂禮。
佛陀問他們:“你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修行多久?為何要走出安靜之地?”七人將自己的經歷、煩惱毫無保留地告訴佛陀。佛陀說道:“修行是苦,但卻是先苦後甜。世間一切苦都是由欲整合,你們拋不下情慾、名利慾,就註定會苦,修行的目的就是跳脫這些苦,而你們現在又要回到苦之中去,雖然感到了世間名利、情愛帶來的快樂,卻最終越來越苦,這是先甜後苦。修行就是要看開心欲,看開亂相,才能得到果的成就。”╋米╋花╋書╋庫╋ ;www。7mihua。com
這七個人其實就是我們——想得到,卻做不到。正如那個女學生,想得到高薪酬,卻做不到從低開始。而且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做到了,就像那七人覺得自己在堅持修行一樣,事實上很多細節都沒做到。不該懷疑一個真理,“沒有得到一定是有地方沒做到”。
那在工作中已經出現對薪酬不滿的心理失衡狀態該怎麼辦?心理學上有一些方法可以嘗試。
(1)堅定信念,一定要相信目前的薪酬是暫時的。要相信自己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未來打基礎,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有意義。同時要相信,目前的低薪酬是暫時的,在能力隨著經驗的累積而提高的時候,薪酬一定會有相應的提升。千萬不要小看“信”的力量。弗洛伊德在研究潛意識時發現,潛意識完全聽命於意識,意識傳達給它怎樣的指令,它就怎樣回饋給身體。比如意識相信自己會得到高薪,潛意識收到指令後就會開始工作,指揮身體更加努力、用功,並散發出正面能量,吸引相似的人靠近。這樣一來,加薪升職就是必然之事。
(2)控制慾望。這跟修行是一個道理,控制過度的欲求,抵禦不正當的誘惑,著手細節,從小處做起。這會幫助人修正許多不良習性和錯誤。
(3)正確認識自己。評估自己的能力,不高估,不低估;認準自己的位置,不眼高手低;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