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上面我所羅列的幾本名繪本,其實只是針對米尼本人,兩歲前共讀的“失敗”。但我願意以這些盛名之書作為棒喝,提醒自己在親子共讀初期的許多誤區。寫這個筆記的真正用意就在於,大家不用糾結哪本書被“追捧”哪本書被“抨擊”。不用糾結共讀(乃至教育途中任何隨大流)的成與敗。任何權威認定的成功或失敗都是即時的。評判只有一個準則,即孩子的自由和快樂。
實際上,深入探究,這些“失敗之書”暗中揭示的是我自大、功利、人云亦云、揠苗助長的內在情緒。我不能抵禦的虛榮誘惑是:“我花費那麼多時間跟孩子讀書,他總能在寶寶們中遙遙領先吧?”“既然他對三百本繪本都有那麼高的接受度,沒道理不先一步接受跨齡的書!”“別人都能讀這些書,為什麼我的孩子做不到?”這些想法,是親子共讀旅程中最大的心靈迷障。
所幸,我總是能快速承認失敗,即使心裡淌血地心疼錢,也能擠出微笑,和孩子一起堅決地把這些“失敗之書”推到一邊。因為,我對自己孩子與這段騎鯨之旅的信任度,遠比所有大獎、推薦、購買記錄高得多。
共讀失誤(3)
家長購書計劃如何避免失敗
如果你現在再問我。我會列出以下幾點:
1。上文說的購書準備工作一定要做。它起碼保證你60%以上的成功率。
2。儘量避免買套書或繪本作家作品集。有些套書和作家作品集真的非常棒,比如“海豚繪本花園”系列、李歐R26;李奧尼作品集等。合併購買通常也會便宜一些(但非常少,頂多幾塊錢)。但你必須承擔一個風險,即套書或作品集通常針對的年齡跨度非常大。除非你家有充分的空間囤書,否則還是先量體裁衣的好。
3。壓制自己的攀比心。孩子的天賦不同,面對的家庭環境和所經歷的世界也決然不同。那種“各位媽媽都說這本書好,所以我的孩子應該讀懂”的想法通常只會給自己和孩子帶來痛苦。米尼長在海邊,他非常喜歡和大海有關的書:《哈利海邊歷險記》《玩具船去航行》。他熟悉書中描繪的炎夏沙灘、波浪、岩石的罅隙和各種各樣的船。但是,描述苦寒雪地的《月下看貓頭鷹》《白雪晶晶》,那樣的靜謐、那樣恢弘的大自然、那樣阻隔且親密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他連一頁都看不懂。這些書,只能作為世界其他部分的存在,像時間膠囊一樣等待它的未來。所以,相信我,所有孩子能理解的書,都有賴於他所在天地與命運的教化。而所有孩子不懂的書:它們和錢已毫無瓜葛,只和時間達成契約關係。
4。最最重要的一點。依然是我喋喋不休地想說的,在親子共讀中,“失敗”遠比“我孩子讀了多少書”榮耀千倍。因為這代表你對他天性、理解力的尊重,代表你們已經開始劃分溝通時的邊界,代表著你愛他,遠勝於愛“親子共讀”這個舉動本身。
我想講一個自己的故事作為本篇收尾。
從米尼二十個月大開始,我們要求他每天必須刷兩次牙,夜裡睡覺前要漱口。平時還好,夜晚要打斷親子共讀,從床上站起來去漱口,總要和他進行一番搏鬥!
“不要,不要!”他憤怒地說,因為我們打斷他喜歡做的事,他簡直氣壞了。
家人想出妥協的辦法,是把杯子端到床邊,他只要從一個杯子裡喝水,再吐到另一個杯子裡——這麼簡單就行了。
可這依然遭到他的頑強抵抗。對孩子來說,在他們最專注的時候,一點點打擾都會被視為闖入神殿般的大不敬,無法容忍。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採取一個“狡猾”的辦法,每晚漱口前,都“恰好”讀到《鱷魚怕怕牙醫怕怕》以及《小熊不刷牙》這兩本有關牙齒清潔的書。
“如果不想見牙醫,你要記得——刷牙漱口哦!”說完這話,“恰好”一個口杯出現了,他下意識地漱口,一切完美銜接。
“慶幸有親子共讀呀!”我這樣沾沾自喜了很長一段時間。
可是,大概一個月後,我對山魯佐德這類“每要做一件孩子不願意的事就要編一個故事”的角色深惡痛絕。現在我做的,僅僅是把書一拋,然後說:“哇,讀累了,我要去刷牙了。好好玩呀!”然後自顧自跑出去,大聲喧譁著倒漱口水,擠牙膏。米尼每每聽得心癢,就會跟著跑出來,像一起玩過家家一樣拿起為他準備好的漱口水和牙具,跟我頭碰頭地擠在盥洗間,用力刷他的小乳牙們。
我的孩子,不管讀多少書,絕對不是為了讀書而活著,也不會只靠讀書去經歷萬物。“拿起權威書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