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1/4 頁)
蔣介石發現紅軍三大主力即將會師,立刻在九月初調集胡宗南、王均、毛炳文三個軍,企圖搶佔西安蘭州大道上的靜寧、會寧、定西段,來隔斷紅軍三大主力會合的通路。胡宗南的先頭部隊火速北上,向這一地區推進。這是一刻千金的速度競賽。針對敵情的變化,中央軍委在九月十五至十七日接連致電朱德、張國燾,指出:四方面軍應迅速佔領西蘭大道的靜寧、會寧、定西段,否則一、四方面軍將被胡宗南部隔斷。十六日到十八日,中共西北局在岷縣附近舉行會議,討論紅四方面軍的行動方向問題。會議根據朱德、陳昌浩等多數人的意見,否定了張國燾的西進主張,肯定了北上同中央會合的方針。朱德、張國燾、陳昌浩立即致電前線指揮部徐向前、周純全,下達了靜寧、會寧戰役綱領,部署紅四方面軍各部向西蘭大道靜、會段前進。
可是,一向反覆無常的張國燾會後立刻變卦,一趕到漳縣紅四方面軍總部,又違背中央指示和西北局決議,命令紅四方面軍撤離通渭等地,轉頭西渡黃河。朱德得知這個情況後,立刻向中共中央和軍委報告,表示堅決維護原定的靜會戰役計劃;致電張國燾,批評他擅自改變西北局的決定;同時,下令紅四方面軍各部隊暫停行動,並通知西北局各成員速到漳縣重開會議,再次討論行動方針問題。徐向前到臨洮調查後,也查明黃河以西氣候寒冷,雪山草地道路難行,人稀糧缺,渡河計劃難以實現,提出了停止西進繼續北上的意見。
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在九月二十七日致電朱張,通報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意見:“中央認為,四方面軍仍宜依照朱、張、陳九月十八日之部署,迅從通渭、隴西線北上,不過半月左右即可到達靖遠、海原地域。”(33)同日,他們又致電朱德、張國燾、徐向前、陳昌浩:“中央明令已下,請電令通渭部隊仍回佔通渭,其餘跟即北上。”(34)
這樣,張國燾才被迫同意紅四方面軍北上,同紅一方面軍會合。四方面軍各部從九月三十日起,分五個縱隊相繼從岷州、漳縣等地向通渭、莊浪、會寧地區前進。可是,時間已延誤十天左右,使遠道趕來的國民黨軍隊胡宗南等部得以逼近這一地區,使紅軍三大主力會合時西北地區的局勢變得十分嚴峻,增加了許多原來沒有預計到的困難。
這時,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已命令紅一方面軍向南急進。十月二日,西方野戰軍的紅十五軍團騎兵團在繞過海原縣城後,連續奔襲二十多小時,行程三百多華里,搶在胡宗南等部到達前,奪佔會寧縣城,為紅軍三大主力的會師創造了條件。
十月七日,紅一軍團第一師、紅十五軍團第七十三師在會寧同紅四方面軍第四軍會合。九日,朱德、張國燾、徐向前、陳昌浩率紅軍總部、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和紅四軍、紅三十一軍到達會寧,同紅一方面軍會師。二十二日,任弼時、賀龍、關嚮應率領紅二方面軍總指揮部到達靜寧以北的將臺堡同紅一方面軍第二師會師。至此,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終於實現全部勝利會師。
紅軍三大主力的會師,結束了創造人間奇蹟的長征,也是戰勝張國燾分裂主義錯誤的勝利。在抗日戰爭烽火即將在全國燃起的歷史時刻,三支主力紅軍會師對開展新局面的重大意義是難以估量的。中共中央、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中央軍委致電熱烈祝賀三大主力的會師,指出:這一會合,證明“中國民族抗日統一戰線與抗日聯軍是有了堅強的支柱了”,“全國同胞是有了團結禦侮的核心了”,在“國內政治關係上,將要起一個決定的作用”。指揮紅四方面軍北上的徐向前、陳昌浩、李卓然也致電毛澤東,興奮地說:
“在會寧我們已經與紅一師的戰士們攜手見面了。他們英勇殺敵的氣概,和藹親誠的態度,使我們景仰欽佩。”(35)
蔣介石對紅軍三大主力的會合十分震驚,命令胡宗南、毛炳文、王均等軍共十幾個師的兵力向北大舉進攻,企圖乘紅軍立足未穩、正從會寧地區北移時,將紅軍殲滅於黃河以東的甘肅、寧夏邊境地區,把這個計劃稱為“通渭會戰”。張學良把蔣介石的“通渭會戰”部署通報給了毛澤東、周恩來。
中共中央和軍委根據敵我態勢,在同朱德、張國燾及紅一、二、四方面軍領導人協商後,在十月十一日釋出《十月份作戰綱領》,要求全軍爭取一個月的休整時間,部署遲滯南敵和進攻寧夏的準備工作,其中要求紅四方面軍以一個軍迅速選擇渡河地點,加速造船,準備過河進入寧夏。
毛澤東在十月十三日致電紅一方面軍總指揮彭德懷:“請按十月份作戰綱領準備作出寧夏計劃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