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大大咧咧、不拘小節的人,他從芝加哥來。他是一家大公司的總裁,同時也是另外幾家公司的董事會核心成員。十一年前他知道了“是”或“否”思維導圖,從那個時候一直運用到現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向年輕人伸出一隻結實的手,粗聲粗氣地說:“叫我弗蘭克好了。”然後,就只管盯著前方的路。
年輕人感覺眼前的這個人平常並不讓別人這麼隨便地直呼其名。
弗蘭克直率地問:“我們在這兒聊怎樣作決定不會是浪費你我的時間吧?你有沒有打算把學到的東西真正用於實踐中呢?”
年輕人回答:“不管學到些什麼,我都要選一件需要作決定的事情來試一試。”
“我們直接進入正題吧,”年輕人說,“領隊告訴我,要作出更好的決定,必須問自己兩個問題。他說的兩個問題是什麼呢?”
弗蘭克回答:“你可以先向你的頭腦問第一個問題:‘我有沒有滿足自己真正的需要,告訴自己所有可以選擇的方法,並且對事情深思熟慮?’”
他建議:“現在就問問你自己,事實是這樣嗎?”
年輕人毫不遲疑地回答:“基本上是。”
弗蘭克又說:“年輕人,當你對這些問題回答‘是’或‘否’ 時,是不是對你有幫助呢?”
年輕人一愣,接著尷尬地笑了笑,把帽簷轉到腦後,說: “可能吧。”
弗蘭克放聲大笑,談話的氣氛頓時輕鬆起來。他知道年輕人對這種方法還不太確信,甚至有些牴觸,但他很喜歡年輕人的幽默感。
弗蘭克說:“或許你就是猶豫不決的典型例子。
“仔細想想第一個步驟的三個問題:滿足你真正的需要,告訴你自己所有可以選擇的方法,對事情深思熟慮。我們先說第一個問題:你滿足自己真正的需要了嗎?”
年輕人放鬆下來。或許這個方法真的能幫他想清楚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什麼,知道了真正需要,他才能回答“是”或 “否”。
他想了一會兒,老老實實地回答:“沒有。”
“很好,”弗蘭克說,“一旦你對一個問題作出了否定的回答,就會對這個問題投入更多的精力,這樣你就能作出更好的決定了。”
年輕人問:“我應該對什麼投入更多的精力?”
“如果你對第一步的第一個問題作出了否定的回答,那麼你就該好好考慮一下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什麼。
“我們中大多數人都會積極主動地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但那通常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麼,於是就放任自己,走上錯誤的道路。”
年輕人皺了皺眉頭,他想起自己今天早上也走錯了路。 “我怎樣才能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麼呢?”他問。
弗蘭克說:“你可以先問問自己,‘這只是我想要的,還是我真正需要的?’”
“兩者之間有什麼不同嗎?”年輕人問。
弗蘭克回答:“想要是願望,真正需要的才是必不可少的。
“慾望充滿誘惑,但只會分散你的注意力,我們追逐慾望,到頭來卻常常發現自己並不能從中得到滿足。即使最後我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也往往無法控制心中更多的欲求。真正的需要則非常簡單,而且可以像養分一樣給我們帶來益處。我們真正的需要往往是在某種情況下必須具備的東西。
“比如,果醬是我們想要的,而麵包則是我們需要的。果醬很好吃,但不能填飽我們的肚子,給我們足夠的營養。”
年輕人高興地說:“這個道理很簡單,對我這樣的初學者肯定非常有用。”
弗蘭克不同意他的看法:“你看我像是個初學者嗎?大多數人的問題就在於常常忘記去應用那些簡單卻實用的道理。”
他頓了頓,接著說:“真正成功的人總是首先滿足他們的需要。
想要的還是真正需要的(2)
“在生活中,我們可能想要一幢豪華漂亮的房子,但真正需要的卻是一個充滿愛的溫馨的家。當我們努力去追逐自己的慾望時,常常會忽略掉自己真正的需要。這一點我非常清楚。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做事的效率,那就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先建立一個溫馨的家,然後再努力去買漂亮的房子。
“得到了你真正需要的東西以後,就可以去追求你想要的東西,但這兩者的順序絕對不能顛倒。”
年輕人想了想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願望和需要,對自己的未來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