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格走勢。
股指期貨推出後,成分股將不僅僅是作為組合基本配置品種而被買入,還將作為避險工具被長期戰略性的持有。因而,市場增加對該類股票需求。同時,股指期貨的推出擴大了股市的資金總量,股市的交易量和流動性也得到了提高。根據重力原理流動性的加大,資金的支援將使得股價的上升有了強有力的支撐,市場做空的力量將嚴重缺乏,因此,在短期和中期來看,股價尤其是成分股的價格上漲趨勢更為明顯。股指期貨推出前後股市的走向
股指期貨推出前後股票市場到底會如何演變?這可以借鑑國外的股市歷史來推測。
1982年4月,美國股指期貨的推出雖然在短期內造成指數的下跌,但並沒有對當時美國股市的長期上漲趨勢產生影響,股市仍然依託於美國經濟的發展,長期呈現出穩步上揚走勢。1986年9月3日,日本推出日經225指數期貨後,一個多月內指數跌幅高達1538%,但從1984年到1989年的月收盤價走勢來看,股指期貨推出造成的指數下跌在這6年日本股市長期趨勢中幅度甚微。1996年5月3日,韓國KOSPI200指數期貨在指數長期下跌的趨勢中推出,股指期貨的推出讓KOSPI200指數在期貨上市前上漲175%,並於4月29日達到了1107的高點。但股指期貨上市後,指數又恢復下跌趨勢。香港的恒生指數期貨於1986年5月6日上市。當時恒生指數處於長期上漲階段。在股指期貨推出之前的4月25日,恒生指數突破新高,期貨上市時,恒生指數創下了18656點的歷史性高點,接下來就開始了兩個月的回撥。在這之後,恒生指數又恢復了上漲趨勢。
根據以上4個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可以看出,大部分股價指數在股指期貨上市之前上漲,在股指期貨上市之後下跌,但指數的長期趨勢並沒有因為股指期貨上市而改變。大多數歷史經驗表明,股指期貨上市前後,對股票市場的波動率有影響:處於牛市階段時,股指期貨推出後波動率有較大可能升高,處於熊市階段時,股指期貨推出後波動率有較大可能降低。
如果參照國外市場的歷史經驗,我們似乎會得出中國股票市場會在股指期貨推出前大漲在推出後大跌的結論。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所處的外在制度環境完全不同於他國。第一,中國的政治環境將成為維持股市又好又快增長的重要條件。第二,中國獨有的股權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實現全流通之後,大股東與股民利益逐漸走向統一,這是其他國家不可能有的制度變遷。第三,我們處在人民幣升值的特殊時期,資產價格重估是必然,除了日本在廣場協議之後具有類似情景,其他的國家沒有經歷過這個階段。第四,中國經濟處在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階段,而且是同時邁進前工業化、工業化和後工業化程序的階段,這在世界上幾乎也是獨一無二的。第五,隨著工行、中行、人壽、平安等大盤股票的上市,特別是未來中石油、中海油、建行、交行的上市,中國股票市場的規模、容量和質量已經大大改變,大盤點位的高低已經不能用歷史經驗來思考。因此,中國股指期貨對現貨市場的影響不可能完全重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歷史,必然走出一條符合自己國情的新道路。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股指期貨(3)
因此,有許多專家分析認為,股指期貨推出之前,中國A股現貨市場會持續震盪上揚的趨勢,滬深300成分股的上漲幅度會逐步大於非成分股漲幅,但可能不會出現去年11月至今年1月的大盤藍籌股瘋狂帶動大盤暴漲的局面。這是因為大多數機構投資者會因為對未來有套期保值、套利交易預期而持有權重股,而不會如那段時間一樣期望透過操縱兩個市場獲利。股指期貨推出以後,滬深300成分股的波幅可能會大於非成分股的波幅,股指上下波動的幅度可能會加大,但不會出現大幅下跌,也不會形成明顯的中期頂部。宏觀經濟政策以及其他基本面走勢依然會是決定股票市場走勢的最重要因素。股指期貨推出環境下的投資策略
股指期貨的推出將擴大股市的資金規模、加大其流動性和交易量,有力地推動成分股尤其是大盤藍籌股的市值,最佳化股市結構。因此,從長期來看,將促進股市的健康和繁榮發展,總體來說對投資者是一個利好訊息。但是,投資者也應該警惕股指期貨推出初期期指市場和股票市場在磨合過程中,出現短期的市場混亂,導致股市不確定性增加,引起股市價格暴漲暴跌的現象。
目前,上證指數、深圳成分指數均保持震盪上行的態勢,但是在大趨勢向上的同時,即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