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個孩子的興趣、特點、思考問題的方法以及他們的個性。
再者,對於學生們來說,他們也可以從自己喜愛的學科做起,這就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即使那些不喜歡的學科,只要在放學以前做出來就成,所以他們總是能夠想辦法完成的。而且,自習的形式也就多種多樣,如果確實搞不懂了,就或者到老師那裡去問,或者請老師到自己的座位來講解。一直到完全領會為止。還可以從老師那裡領來例題,再繼續自習。這才是真正的學習。因此就等於根本不存在學生呆呆地聽老師宣講這種情況了。
象豆豆他們這些一年級學生,雖然還沒有上自習的課程,但在從自己喜歡的科目學起這一點上,卻是同上自習課完全相同的。
有的孩子在寫片假名,有的孩子在畫圖畫,有的在讀書,也有的在做體操。豆豆旁邊的女孩子好象已經會寫平假名了,正在往筆記本上抄。豆豆對這裡的一切都感到稀奇,心裡根本平靜不下來,無法和大家一樣立刻進入學習。
就在這時,豆豆後面課桌的男孩站起身來,手拿筆記本朝黑板那個方向走去。老師正在黑板旁邊的課桌那兒給其他孩子講解什麼問題,他好象就是要到老師那裡去的。從背後看到那孩子走路的豆豆,一下子不東張西望了,兩手托腮目不轉睛地盯住了那個男孩。這個小男孩走路時拖著一條腿,一瘸一拐的。特別是走起來時,身子一搖一晃的。開始,豆豆還以為他是故意做出來的,然而,看了一會兒以後,豆豆明白了,不是裝的,本來就是那個樣子。
當那個男孩返回自己課桌的時候,豆豆還和剛才一樣兩手托腮盯盯地瞧著。兩人的目光相遇了。小男孩一看到豆豆,馬上微微笑了一下。豆豆也慌忙咧嘴笑了笑。小男孩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定(他坐到椅子上也比別的孩子費時間),豆豆立即迴轉身朝他問道:
“你為什麼那樣走路呢?”
“我得過小兒麻痺症。”小男孩細聲細語地平靜地答道,那聲音顯得特別伶俐。
“小兒麻痺症?”
豆豆還從來沒聽到過這個詞,因此又反問了一句。小男孩又放底了聲音說:
“嗯,小兒麻痺症,不光是腿哩!連手也……”
說著,小男孩子把手伸了出來,長長的指頭併攏在一起,好象已經伸不直了。
豆豆看著他的左手關切地問:
“治不好了嗎?”
小男孩沒有吭聲。豆豆以為是自己問錯了,感到很傷心。這時,小男孩卻以爽朗的聲音說道:
“我叫山本泰明。你呢?”
小男孩講話的聲音很精神,豆豆高興了,她大聲答道:
“我叫豆豆!”
就這樣,山本泰明和豆豆交上了朋友。
電車裡面,射進來的陽光暖融融的,甚至使人覺得有點發熱。不知是誰把窗戶開啟了。清新的春風從電車裡吹過,把孩子們的頭髮吹得隨風擺動,彷彿在唱歌似的。
豆豆在巴學園的第一天就這樣開始了。豆豆一直在盼望的吃“海里的東西和山裡的東西”的午飯時間終於來到了。這“海里的東西和山裡的東西”究竟是什麼呢?說起來,這個詞本是校長想出來的,指中午飯盒裡面的各種菜類。一般情況下,人們提到飯盒裡的菜時,總是說“請注意培養孩子們不要挑食”,或者說“麻煩您不要讓孩子們的營養太單調了”等等,但校長卻是一句話:
“請把海里的東西和山裡的東西給孩子們帶來。”
校長對孩子們的家長就是這樣拜託的。
“山”指什麼呢?打個比方說吧,就是指蔬菜啦,肉啦什麼的(請注意,肉雖然不是山上產的,但是若按大的分類的話,牛啊,豬啊,雞啊,這些都是在陸地上長的,所以歸入“山裡的”這一類)。“海”呢?就是指魚啦,以及用魚、貝類、紫菜等海鮮製作的菜餚等等。這就是說,要求中午帶的飯盒的菜裡,必須有這兩大類食品。
豆豆媽媽心裡非常佩服。她暗自想到:“在成年人裡,能把必要的事情表達得如此簡單扼要的,除了校長先生之外,是不會有第二個人的。”不過,對於媽媽來說,也有覺得不可理解的地方,因為只要求分成海和山兩大類來考慮副食,倒也十分簡單。更何況校長還親口說過,雖說要有海里的和山裡的東西,但“不要勉強”,“不要太高階了”,因此,山裡的東西帶上牛蒡絲做的菜和燒雞蛋,海里的東西帶上調味的“魚肉鬆”就可以了。再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這兩類東西只要分別是鹹梅乾和紫菜就成了。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