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時,父母應當教導孩子待人處世應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啟發孩子學會心理換位思考,讓孩子設想“假如自己站在別人的立場來考慮問題,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以此來疏導孩子的叛逆心理。
五、批評與表揚
在日常生活中,要充分利用批評與表揚的作用。父母和老師可以透過批評的約束和表揚的激勵,來使孩子逐漸意識到該不該做、怎樣去做。在批評、表揚孩子時,應當向他們指出批評的理由、改正的方法。當孩子做得好時,應適時予以表揚鼓勵。
六、幫助孩子克服心理的依賴性
孩子自我中心過重的主要原因就是從小父母包辦所有的事情、過分地照顧保護和嬌慣遷就。對於很多事情,孩子既不用想也不用做,久而久之,孩子的依賴心理就產生了。這時,他們會覺得一切都是很容易得到的,因此不能體諒父母的艱辛,容易任性,這就應該要求孩子克服依賴性,使他們產生獨立自主的意識,教導他們要自強自立。
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幫助孩子建立有秩序的生活規範,培養他們的獨立能力。
七、鼓勵孩子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如果別人有事相求,孩子又可以幫得上忙,就讓孩子學習幫助別人。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父母還可以教導孩子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捐款活動,幫助那些生活困難的人,培養樂善好施的高貴品德。
透過現實生活的鍛鍊和父母的指點,孩子就會克服自私自利的習慣。
八、父母必須改變盲目溺愛、一味地嬌慣孩子
對孩子的要求需分清楚是否合理。對於一些不合理的、過分的要求應予以明確拒絕,並對孩子耐心地講解道理,指出他們的不足之處,提出批評。
當然要孩子一下子就能接受是不可能的,這期間必然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因此對於孩子的哭鬧,父母應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不要因為孩子的哭鬧而盲目遷就,不要因為孩子的哭鬧而大發脾氣。給孩子一個冷靜空間,讓他們意識到哭鬧無法解決問題。
“心底無私天地寬”,自私的人只會把路走得越來越窄,直至陷入絕境。人要學會付出,才能活得有意義;能夠付出愛和寬容的人,總能找到一片廣闊的天地。
☆ 習慣便利貼
1。利用“角色扮演”方式,讓孩子可以設身處地瞭解自私自利對他人造成的傷害。
2。不要因為孩子哭鬧就大發脾氣,或者盲目遷就,而是有條件地加以引導、勸阻。
3。透過批評和讚美,讓孩子瞭解自私自利的弊端、樂善好施的喜悅。
。。
抱怨他人,愛挑剔(1)
真正傷害別人的往往不是刀子,而是比刀子更厲害的東西──言語。當你向別人發脾氣之後,你的言語就像用刀子刺向某人的身體,然後再拔出來,無論你說多少次“對不起”,那傷口都會永遠存在。
☆ 張老師的小叮嚀
抱怨、挑剔就像是長在人身上的一個毒瘤,必須拔掉。當你抱怨別人的時候,可能是你自己出了問題。孩子對自己的抱怨和挑剔可能並不自知,需要父母幫助他克服。
從前,有個小男孩脾氣很壞。
一天,他父親給了他一大包釘子,要求他每發一次脾氣都必須用鐵錘在他家後院的柵欄上釘一個釘子。
第一天,小男孩共在柵欄上釘了十七個釘子。過了幾個星期,由於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他每天在柵欄上釘釘子的次數越來越少,並且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要比在柵欄上釘釘子容易多了……
最後,他終於變得不愛發脾氣了。小男孩把自己的轉變告訴了父親。他父親建議說:“如果你能堅 持一整天不發脾氣,就從柵欄上拔下一個釘子。”
經過一段時間後,小男孩拔掉了柵欄上所有的釘子。
父親拉著他的手來到柵欄邊,對小男孩說:“兒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看那些釘子在柵欄上留下那麼多的小孔,柵欄再也不會是原來的樣子了。”
“當你向別人發脾氣,你的言語就像這些小孔一樣,會留在人們的心中,同時還會留下疤痕。你這樣做就好比用刀子刺向某人的身體,然後再拔出來。”
“無論說多少次‘對不起',那傷口都會永遠存在。言語對人們造成的精神傷害與傷害人們的身體沒什麼兩樣。”
真正傷害別人的往往不是刀子,而是比刀子更厲害的東西———言語。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謹慎自己的言語,否則,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