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2/4 頁)
藝術家和實業家合作之下才獲得發展的。各個方面的人們對電影的興起,形成它的特色和加強它的效果,都作出了貢獻。”
八 “無法可想的事是沒有的”
任何困難都有解決的辦法。我極端重視由鬥爭得來的經驗,一個人要先經過困難,然後踏進順境才會覺得受用、舒服。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
在研究有聲電影時,愛迪生就已經試探性地著手了一項他從未接觸過的巨大事業。1891年,他發明了“愛迪生選礦機”,開始自行經營採礦事業。不幸的是,這項工程為愛迪生造成了很大虧損。然而,雖說採礦事業失敗了,但它卻成為愛迪生迎合國家需要的典型例證。亨利·福特曾經表示,他的大規模生產原理就是從愛迪生的粉礦廠佈局中獲得啟發的。
愛迪生從篩礦廠回來,一方面從事水泥的製造,一方面研製新蓄電池。他一日一夜就繪製出新水泥廠的圖樣,設計十分周全,其後十年沒有重大增補。他在興建水泥廠時,製成了原料機、加細碾機,設計了長窯,1909年獲得專利權。1910年愛迪生水泥公司居全國第5位。愛迪生製造蓄電池時也同發明電燈一樣,常常是徹夜不眠,試驗5個多月達9000餘次。製成後他在西奧蘭治3英里外設廠進行生產,頗受歡迎。
愛迪生還利用空閒時間對直升機進行了研究。
“又學到了一門學問”
無論什麼人,在一生中都難免有失意的時候,而愛迪生的一生,雖然有輝煌的成就,但他也有失意的時刻,如礦山事業的失敗。那麼,有關這件事的原委是怎樣呢?
鐵是一切工業的基礎。造船、建大樓,還有鐵橋和機械等,鐵的用途可說數不盡,隨著文明的進步,鐵的需要量也日益增多。
1880年愛迪生為電車的發明開始做準備的時候,曾帶了幾位同事到長島一帶進行調查旅行。因為他聽說這地方有很好的鐵砂層。到了長島,果真如此,數十公里的海岸到處都是鐵砂,使他大吃一驚!“這麼多的鐵砂,棄置不管未免太可惜!用磁力來分砂和鐵,可能得到幾十萬噸的鐵呢。”
愛迪生在長島海灘發現了一片黑沙之後,做下了詳細的筆記,並描繪著這一工程的草圖,思索著建立這種企業的可能性。他把黑沙樣品帶回了實驗室。在實驗中發現,細微的黑色沙粒可以被吸附在磁鐵上。在90年代初期,向東海岸鍊鋼業提供鐵礦石已出現了障礙:如果使用西部藏量較少品位較高的鐵礦石,就要償付鉅額運輸費用;在東部離鋼廠較近的礦山裡,只能找到低品位礦石,因而在使用之前也必須經過耗資甚巨的精選過程。愛迪生在瞭解到這點之後給自己提出了一個簡單的問題——為什麼不能將粉碎的礦石透過磁鐵把礦粉和雜質分開呢?事實上,這種實驗曾經進行過不止一次,每次試驗都因為機械裝置的限制而失敗。但是,愛迪生覺得這正是應該迎擊的問題。
1880年,他提出了一份磁鐵檢礦機專利。
1881年,愛迪生在長島的南岸建起了一座試驗工廠。開始工作沒多久,有一天颶風突然來襲,幾小時內礦石搬了家,工廠因之被拋棄。其後,他又在羅德島建起了第二座工廠,該廠生產了1000噸精選礦,但仍達不到質量標準。愛迪生死了心,回到研究所。只是在1884年公司合併以後他獲得了進行大規模研究的時間和資金,才具備了重返這一領域的條件。
由於工業各部門的發展,鋼鐵的需求量大大增加。1860年,鐵的年產量不足100萬噸,到1900年提高到1378。9萬噸。鋼的產量激增,在1874年和1882年間,由於採用了英國人柏塞麥的鍊鋼法,煉製的鋼由19。1933萬噸躍至169。645萬噸,1870年美國鋼的產量遠不及英法兩國,但到了1890年,就超過這兩國了。當時紐約的尚普蘭湖區的主要鐵礦和賓夕法尼亞東部的礦地的生產都不能滿足工業的需要。
由於美國需要大量的鐵,愛迪生決定進行鐵礦的經營。在行動之前他作了大量調查,詳細地蒐集了有關資料。那時,他已製造出一種特別靈敏的磁針,如果地下有相當量的鐵礦,那磁針就會傾斜下來。他已作過試驗。有一天他正走在一座山上,發現磁針傾斜得非常厲害,這說明這座山的底下一定藏有大量的磁性礦石。
於是,他派遣一群年輕的助手攜帶了那種磁針到各地去進行調查,結果在新澤西州北部塞塞克斯郡發現了一座很有希望的鐵礦山。
愛迪生花錢買下了這塊無人居住的森林,建起一個新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