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頁)
的礦村。在這片3000英畝的地皮下,儲存著2億噸低品位鐵礦石;在另外一塊1。6萬英畝的地皮下,有10億噸低品位鐵礦石。愛迪生說:“僅僅這幾英畝土地,就可以向包括出口在內的美國鋼鐵業提供足夠使用70年的礦石。”他在1892年4月樂觀地估計,“不出七八年,我就可以每年生產價值1000——1200萬美元的礦石,每年淨賺300萬美元。”
他在那裡設了一個總廠,副經理是馬洛利。約翰·蘭道夫(John T。Randolph )為秘書。
起初,工人們因為礦地的膳宿裝置不完全,都不願留下工作。愛迪生便分析了這種困難的原因。“如果我們要把工人留在這裡,那必須使它有吸引工人的地方。我們應該建造一些屋子,把自來水管和電燈裝設起來,以低價租給他們。”
他立即設計了一所小屋的圖樣,50幢房屋在很短的時間裡便建成了。於是他們便在紐約各報紙上登載廣告,招收工人,並且描繪那裡住所的舒適情況。不久便有650多人前來應徵。他們在那邊組成了一個新的市鎮,取名“愛迪生鎮”。
買進礦山的愛迪生,不用其他礦山所用的選礦法,而採用大規模的新方法。在設計與建造的過程中,他認為,應該儘量取消手工勞動,粉碎巨石最初應由機器完成,並在其他各道工序中使用傳送帶。
關於愛迪生在礦地的活動情形傳說很多。有一次他叫一個工程師設計一種機械,他收到了3張圖樣,但沒有一張是滿意的。那個工程師說道:“這太不好了,我們沒有別的方法想了。”愛迪生沒說什麼,在他星期六回奧蘭治時他在那位工程師的書桌上留下一大堆的圖樣。“愛迪生式選礦機”完成之前,他已試驗過近50種機械,做了又改,改了又做,到最後完成,已經花費了將近3年的時間。當時除了蒸汽鏟,發動機,發電機以外,其餘的機器都是愛迪生親自設計製造的。
愛迪生的選礦法,是在鐵礦的腹部開一個70公尺的橫洞,裝置炸藥,一次就可爆出35萬噸的鐵礦。他挑選了兩組工人,每組5人,負責每天炸裂礦石。如何將這些鐵礦石粉碎呢?愛迪生設計的結果,機器的心臟部位就是幾隻巨型壓輥。壓輥上帶有凸凹齒,以每小時60英里的速度飛快旋轉。6噸重的大礦石被送進壓輥,立刻就碎成人頭大小的石塊,接著由傳送帶傳到下一組繼續粉碎。這樣,經幾道碾壓,礦石就變成了粉末,然後透過480塊磁石進行選擇,每經一道工序,礦粉就得到一次精選。
這種碎石機只有在看到它的形狀,聽到它的響聲後才能明白它的龐大。“站在這機器的旁邊,耳朵也許會被那雷擊似的聲響震聾。眼見那些巨大的石塊被軋成小塊,有時半噸多重的石塊會被拋至空中,高20尺至25尺,在這樣巨大的動作之前看的人的心情一定會被這種偉大的景象所淹沒而感到自己的渺小了。”
為了更有效地經營採礦事業,愛迪生還建造了儲存礦石的倉庫,新澤西鐵路的支線延長到愛迪生礦山下,終點站就叫“愛迪生站”。
愛迪生也建造了一座獨立的礦粉加工廠,以每秒鐘一塊的速度生產礦粉磚。所有這些工作,愛迪生都是親臨現場指導,有時甚至不顧個人安危,他曾經兩次險遭不測。愛迪生回憶說:“正當我站在機器旁進行試驗時,一隻墊圈斷了,彈簧把鐵棒嗖地彈到了天花板上,又從離我鼻子一英寸的地方落在工作臺上,穿透了兩英寸厚的木板。正像人們說的,‘差一吋就喪了命。'”
另一次,礦石不能順利地滾入垂直的乾燥器的開口中,上面的石塊堆積成一個9尺見方,8尺高的石柱。下面有一個能容兩個人出入的洞口,愛迪生便和馬洛利(w 。S。Mallory )一同爬了進去,想看看裡面究竟發生了什麼障礙。這時忽然有14噸的礦石從上面崩裂下來,把那洞口塞住了。愛迪生說道:“工人們知道那時我們正在洞裡面,費了許多時間才掘開石塊把我們救了出來。”
愛迪生採用新的造礦法,不僅鐵礦質量比用那種舊式機械生產的要好,而且比原來磁鐵礦的售價低了許多。對於這些,鋼鐵公司看得很清楚。開始營業的第一天,鋼鐵公司就訂了1萬噸,以後也不斷地有訂貨。愛迪生的鐵礦經營以1889年最好。每天所產礦砂可裝20噸的貨車75輛,送到鍊鐵廠。對此,愛迪生很開心。他曾對馬丁說過:“這5年的生活,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在這裡,我可以拼命地工作,沒有任何瑣事打擾。此地還有清新的空氣和素淡的食物,一切都使我非常滿意。大家在這兒學到了很多東西,總有一天我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