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誘人的旖旎。布達和佩斯原是兩座城市,哺育了歐洲八國的多瑙河從中穿行而過,西岸的布達2000 年前曾是古羅馬的軍事重鎮和經濟中心,當暮日霞光給亞諾士山依稀可見的古堡鑲嵌一道紅色的邊緣,很能勾起人們的思古幽情。東岸的佩斯,在近代以後成為國家政治和經濟中心,它目睹了匈牙利人民奮起反抗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場面……“我當年怎麼會對此無動於衷,不曾找些相關的書籍讀一讀。”
回到外交部的吳建民受到了部裡重視。那個時代強調出身,他的檔案上填的是工人出身。因為父親一度開過汽車維修作坊,他以往在出身欄內一直填的是資本家。可在入黨時,團中央的組織部門聽他講述了家庭情況,得知他的父親主要以駕駛謀生,就告訴他在出身欄內改填為工人。
出身工人階級,又是新中國自己培養的高階知識分子,還是共產黨員,這在20 世紀60 年代的中國,是組織重點培養物件。更何況像吳建民這般年紀,常駐過國際組織,有多邊外交經歷,到過許多國家,見過和蘇聯及唯其馬首是瞻的國家外交代表面對面交鋒場面的人,在當時的中國外交部還真沒有幾位。
在吳建民回國前,外交部的一位副處長還曾到布達佩斯,對他做了一番業務考察,認為他的外語確實不錯。所以吳建民回國後,即被安排進了新組建的口譯組。
外交部原本沒有專門的口譯部門,因為周恩來幾度說了口譯非常重要的話,外交部遂於1965 年底在翻譯處裡設了口譯組,其中法語口譯組的第一任組長是範國祥。他比吳建民年長11 歲,早在1949 年外交部剛成立時就進了外交部。他曾經是學英語的,後來在瑞士學習法語。
吳建民記得當時口譯組裡的法語翻譯,就範國祥和他兩個人。有意思的是範國祥於1989 年出任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代表、特命全權大使,而七年後此職的接任者正是吳建民,他們都為粉碎西方利用人權問題對中國政府進行制裁的企圖,留下了有聲有色的記載。
當時口譯組的副組長是冀朝鑄,他從朝鮮停戰談判時就做翻譯,在20 世紀50 年代後期到70 年代初期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與外國政要交談的照片中,常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他是英語口譯的負責人,組中的譯員有唐聞生、張毅君、徐爾維、樓小燕等。
人生的許多第一次都是難忘的。吳建民來到外交部沒多久,其人生的又一個第一次就降臨了,為中共中央最高領袖毛澤東做翻譯。那是1965 年的10 月22 日,毛主席接見剛果(布拉柴維爾)的總統馬桑巴—代巴的夫人。
中國同剛果(布)建交是在1964 年2月,時值馬桑巴—代巴剛剛推翻親西方的尤盧政權。他領導的新剛果(布)政府奉行聯合進步力量,反帝反殖、維護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的政策。為了對付帝國主義和國內舊勢力的顛覆,馬桑巴—代巴積極尋求中國在政治、經濟和軍事方面的支援合作。建交當年,馬桑巴—代巴就到中國,其中一次是秘密來華尋求援助。中國為幫助剛果(布)捍衛民族獨立、維護國家安全、促進經濟發展,在物力和財力上對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兩國關係得到迅速發展。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走近毛澤東(2)
1965 年,馬桑巴—代巴政府兩度粉碎了美國和部分西方國家支援的刺殺和顛覆陰謀,使用中國提供的現匯援助,組建民防團武裝,並請中國派專家幫助訓練。與此同時,馬桑巴—代巴還頂住美國和西方國家要其斷絕同中國關係的壓力,表示對剛中友誼絕不翻悔。這一年,剛果(布)同中國的友好往來大大超過以往,相互間的訪問幾近20 次。
1965年10月22日,毛主席接見剛果(布)馬桑巴—代巴總統夫人,吳建民擔任翻譯。
馬桑巴—代巴夫人的來訪是互訪中的一次,她到中國後,受到毛澤東主席的親自接見。那天,吳建民陪外賓從釣魚臺來到中南海,進的是新華門。畢竟是第一次給中國人民心目中的最高領袖當翻譯,因此毛澤東出現在會見廳時,吳建民不免感覺激動和緊張,心裡怦怦直跳……
在外交部的許多高階翻譯中,第一次為黨和國家最高領袖做翻譯時,大都留下過極度緊張甚至當眾“出醜”的典故。
比如20 世紀70 年代經常出現在毛澤東身側的英語翻譯唐聞生,第一次被派做毛澤東翻譯時,居然緊張得幾乎暈了過去。那是1966 年7月,毛澤東在武漢接見出席亞非作家緊急會議的各國代表。外交部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