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部分(第2/4 頁)
人權問題。便是鄭智有先見之明,不想往後幾百年,華夏之地,到處都是大量的其他人種與華夏之民共同生活在這片得天獨厚的土地之上。
政策如此,對策自然也有。販奴行業,在這個年代,便是怎麼也不可能避免的。畢竟是免費的勞力。解決的辦法就是到國外之地去蓄養。最初是瓊州之地,後來官府也不準瓊州的澎湖之地如此。便也只好再尋其他地方。群島之地也就成了很好的選擇。
利益,永遠是人類一切事務最根本的驅使動力。
所以伴隨著利益,有一支船隊已然從滄州出發了兩個多月,船隊乃是朝廷特派的,規模不小,士卒就帶了四千多。船隊的首領也是阮小七。
船隊的方向是往東,廣闊的太平洋,若是可以橫渡而去,那一片大陸,才是真正的富饒之地。那裡的東西,也將直接改變這個國家。
土豆紅薯,玉米之類。都在那裡,這類農作物,種植簡單,出產巨大。有了這些東西,便是再也不怕那些天災為禍一方。充足的糧食,才是一個國家真正穩定的根本。
卻是這太平洋實在太過寬廣,鄭智老早就有派人橫渡大洋的打算,一直拖到如今,方才準備妥當。因為這太平洋比那大西洋寬了太多,若是沒有成熟的海路,有一個一個的補給點,橫渡起來便是難上加難。
阮小七的任務便是要開闢一條成熟的海路出來,這條路上的一個個島嶼補給,便是計劃的重點。
所以阮小七帶的船隊,極為龐大,充足的補給,就是這一趟行程的保障。
甚至鄭智也是翹首以盼,盼著阮小七順利歸來。到得那個時候,鄭智才算真正把自己心中的計劃基本鋪墊出去了。
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基本的計劃,就差這華夏東方大洋的另外一端了。
第六章 錢莊匯兌,嚴寒優劣
沒有了吳用的政務院,與以前的政務院也沒有多少區別。如今李綱升任政務使,便是大權在握。
鄭智所能知道的行政模式,不論後世還是前朝大宋,其實本質上的區別並不大。甚至中外的區別也並不大。
所有這新朝,幾大機關,也不過就是政務院,樞密院,大理寺。
政務院,就如後世的國務院,或者首相內閣。就是這政務治理的主要中樞,政務院下,分各大部委,便也是與後世沒有什麼區別。
樞密院,已然自成系統,與地方上任何衙門沒有互相統屬的關係。就是中央軍委。
大理寺,便是立法系統,也是審理系統。這一點與後世稍稍有點區別,便是這大理寺還兼職立法權。將來立法權大概也是要被分出去的。
這幾大系統,與後世其實沒有什麼區別。甚至可以說三省六部的制度,其實就是行政的主要制度。真正成熟形成於中國的六世紀左右,一千四百年,都是這一套系統。
甚至整個世界,也都用的這一套系統。本質上的區別並不大,細節自然有差,也有改進,也有細緻分化。
當然,這只是單純說的施政與行政系統。中國古人不凡的智慧,便也就在於此了。不論統治的制度如何變化,這套行政的制度,已然是相當成熟的。
今日鄭智沒有朝會,而是親自到得這政務院。
此番來政務院,鄭智自然是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來商量定奪。
鄭智坐於政務院大廳正首,左右列版一應官員,卻是人人都有座位。這便也是鄭智的改革,臣子再也不許站著議事了,可以坐在皇帝面前。這一幕,在唐朝短暫出現過,倒也不是鄭智的首創。
“陛下,這錢莊匯兌之法,臣等商議了半個月有餘,卻是沒有一個成熟計劃,臣等失職,還請陛下恕罪。”李綱起身上前作揖之後,面色為難說道。
鄭智聞言點了點頭:“此事極為複雜,涉及的事情也是方方面面,某也知你們難以謀劃,所以今日前來,便是幫你們出謀劃策的。有那些問題,你便直言說出來,某心中有些思慮,看看能不能幫你們解決。”
錢莊匯兌之法,說直接點,錢莊不過就是銀行。匯兌,自然就是紙鈔。而今天下之大,幅員遼闊,甚至還有海外之事。錢的流通,便成了大問題,紙鈔自然就是解決這個問題最主要的手段。
紙鈔的根本含義,就是能拿到銀行去換成硬通貨。紙鈔,就是兌換金銀銅錢的憑證。往後的延伸,那便是後續的貨幣發展。
李綱本是中正之人,在鄭智面前也不藏著掖著,直白開口說道:“陛下,要說交子,蜀地最早,後續各地也多有效仿。奈何持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