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頁)
但此後俞通海的攻勢屢屢被趙普勝打退,朱部將領對趙普勝有談虎色變之感。
常遇春大敗陳友諒的猛將趙普勝。
朱元璋決定解決趙普勝。
他派人多方偵緝,知道趙普勝雖然驍勇難敵,人稱“雙刀將”,卻無甚謀略。而陳友諒以其勢殺丞相倪文俊以自代,然後以勢挾徐壽輝號令全軍,以致內部相互猜忌,各懷鬼胎。
他決定利用矛盾,施行離間之計。
趙普勝有個謀士,通天文地理,知兵法謀略,是趙普勝的左右臂,很受趙普勝的尊重。
朱元璋便以他為目標,派人持重金去結交他,然後親筆給他寫了封離間之信,卻使計謀讓信落到趙普勝之手。趙普勝是個粗莽武夫,立即對他產生懷疑。
謀士從趙普勝的言辭中察覺他已對自己有很深敵意,日夜驚恐不安。朱元璋派去的間諜立即去勸說那謀士趕緊離開,投奔朱元璋,以防不虞。
朱元璋得知謀士來投,竟出應天十里迎接,言辭極為熱情,那謀士被朱元璋弄得眼淚鼻涕俱下,把趙普勝的底細及其與陳友諒之間的不和全盤托出。
朱元璋立即賞給謀士大批金銀,派他到陳友諒的親信處去離間陳友諒與趙普勝。
陳友諒是個極為剛愎自用的人,他聽親信們說趙普勝倚仗功大而瞧不起自己的話,便信以為真,趙普勝還矇在鼓裡,不知底細。
陳友諒立即派了個親信去趙普勝軍中去查訪事實。趙普勝是個粗人,大大咧咧的,盡在那個親信面前炫耀自己的功勞,大有不可一世之概。
那親信回去把趙普勝的言談舉止加油添醋地一說,使陳友諒疑忌日深。
不久,趙普勝連失兩城,朱元璋又在敗兵中收買人到陳友諒處製造謠言,說趙普勝已與朱元璋私下交通,故意棄城不守,有叛變的打算。
陳友諒再也不能忍受,便傳令給趙普勝,欲至安慶巡查。趙普勝聞訊趕去迎接。他剛一踏上陳友諒的座船,即被拿下斬首,臨死時還不知發生了什麼事。
朱元璋聞報撫掌大笑,說:
“趙普勝莽夫一個,陳友諒更是一個蠢材。”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三次禮聘,方請出能掐會算的劉伯溫(1)
這天胡大海來報,說處州攻陷後,他遵照朱元璋的叮囑,去網羅名士,現已請到龍泉章溢、麗水葉琛,青田劉基的行止也已探聽明白。
朱元璋聞報大喜。
他久已聞知劉基劉伯溫的大名,有一次同李善長閒聊,問起漢高祖是靠什麼掃平天下的。
李善長說:
“漢高祖靠蕭何、張良、韓信三傑,才奪得天下。”
朱元璋思索半晌,說道:
“先生是吾之蕭何,徐達是吾之韓信,那張良該由誰來擔當才合適呢?”
李善長胸有成竹,馬上說:
“婺州宋濂可擔此任。”
朱元璋笑笑說:
“此人誠不錯,但不如劉伯溫是個文武全才。”
所以,他離開婺州回應天時叮囑胡大海千萬要將劉伯溫尋訪到。
說起這個劉伯溫,可真是個傳奇人物,幾百年來,人們都把他視為如張良、諸葛亮一流的人物。他那本《推背圖》,在民間和預測卜算者中流傳極廣。
他出身於世代書香門第,自小有神童之稱,十四歲中秀才,十六歲中舉人,後到石門書院刻苦攻讀,經史歌賦、醫卜星相無所不通。
他尤喜研讀兵書。民間傳說,一天,他在一石洞中讀書,突然,右邊石壁“隆隆”作響,現出個洞來。
劉伯溫滿心疑異,便闖入洞中,只見前面有紅光閃耀。他走過去一看有座石屋,屋壁上有斗大幾個字:“此石為劉基所開。”
劉伯溫心中一動,在門上猛擊一拳,那門開啟,裡頭有一隻石匣。他走過去開啟石匣,那裡頭藏著四卷手寫的兵書,裡頭寫的盡是用兵妙策。
劉伯溫攜了兵書返身疾走出洞。只聽後頭“轟隆”一聲巨響,石壁依然緊合如故。
劉伯溫精研四卷古傳兵書,深諳用兵之道。
他記性奇好。元至正四年(1344年),劉基赴大都(今北京)會試,一日閒暇,逛進一家書鋪,看見書架上擺著一部古色古香的書籍。
他隨手翻翻,知這是一部失傳數百年的古兵書,如獲至寶,便站在書架邊,一目十行地將它讀完,便璧送老闆。
那老闆也是個有些學問的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