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頁(第1/2 頁)
上行下效,導致皇室、貴族、大臣和百姓集體興起學農之風,讓農業不斷湧現新成果。 天幕一週之後再次降臨時,各地農會如雨後春筍快速冒頭,與往日閉門造車的風氣完全不同。 【鐺鐺鐺,大家好,咱們又見面了!】 荊咕活潑的聲音響徹天幕時,伴隨著四大發明的圖片:紙張,活字印刷,指南針和火藥。 【四大發明雖然是華夏發明的,但是“四大發明”這個概念是西方提出來的。】 嬴政微微皺眉:該不會是後世皇帝又不重視,被西方人重視吧? 每每看到天幕講述後世的那麼多好東西,大秦沒有,後世有卻不珍惜,嬴政就默默在心裡兇性大發:這麼不珍惜,給朕!給大秦! 【英國哲學家、實驗科學的始祖弗蘭西斯·培根曾說: “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這三種發明將全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狀態都改變了,從而產生了無數的變化。 印刷術在文化,火藥在軍事,指南針在航海……歷史上沒有任何帝國、宗教或顯赫任務能比這三大發明對人類的事物有更大的影響力。”】 【德國哲學家、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 四大發明與工業革命1 【首先,我們從造紙術開始講起。】 【在造紙術發明之前,甲骨、竹簡和絹帛是華夏古代用來供書寫、記載的材料。】 【造紙對人類文明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被譽為“人類文明之母”。】 嬴政對於天幕的話深以為然。 在天幕沒有播放造紙術之前,他每日批閱奏摺,竹簡重達兩百多斤,拿在手中真是又重又累。 自從工匠們造出紙張,他再也不想用竹簡辦公了——但是為了方便將大秦文化傳到後世,嬴政還是要求官吏把大秦的律法和書籍寫在竹簡上,以後當做陪葬品。 最近,嬴政想起大秦厲害的先祖,開始讓李斯寫秦國曆代先帝的故事,也要求寫在竹簡上,打算帶去後世給後人欣賞秦王們的赫赫功名。 而秦皇室的公子公主們暗戳戳開始自己給自己編故事,自己寫竹簡。 一時之間,大秦製造竹簡的工匠越發緊俏。 在這樣的氛圍下,文武百官們也開始寫自家的家書,族譜等能傳世的文化,不再流行陪葬金銀珠寶了。 反正王朝末路總避免不了被盜墓,陪葬金銀也是便宜了盜墓者,還不如多陪葬一些竹簡,沒什麼實際價值。還可能一不小心死後兩千年成為名人,到那時候死了也可以含笑九泉。 【起初,關於造紙術到底是不是蔡倫發明的,是有一些爭議的。】 【因為有一部分學者認為,蔡倫屬於改進造紙術,在東漢之前的西漢,已經有了紙張。】 【華夏最早的紙張,甚至與傳說中的飛燕合德有一些關係。】 漢成帝時期,一位女官名叫曹偉能,得到了漢成帝劉驁的寵幸後生下一個皇子。 但當時正得寵的趙合德知道後,派人把曹偉能的孩子扔掉,並且把偉能□□起來,派人給了她一個綠色的小匣子。 “竟然誘惑皇上,你這個賤婢,實在是該死!”趙合德拿出用赫蹄裹著的藥丸,逼迫曹偉能吞下毒藥。 “吃下去!” 曹偉能努力掙扎:“我不吃!” 打翻匣子,要出去求救,卻被趙合德一句話定住了: “皇帝陛下要求去母留子,你也不想你剛出生的孩子立刻去死吧?” 曹偉能最終選擇妥協,含淚接過毒藥:“我吃,我吃……” 包裹毒藥的“赫蹄”,東漢時期著作家應邵解釋,它是一種用絲綿做成的薄紙。把蠶繭煮過之後放在竹蓆上,再用竹蓆浸泡在河水裡,把絲綿沖洗打爛。等絲綿做成以後,從席子上拿下來,還殘留一層絲綿,這一層絲綿剝下來就是“赫蹄”,也就是絲綿紙。 “如此惡毒的女子,竟敢毒害子嗣!”還沒兒子的劉徹聽到漢成帝的后妃毒害子嗣,比漢成帝本人還激動,就差咆哮朝堂了。 他立刻立下旨意:“傳令下去,那名叫趙飛燕趙合德的女子不許入宮,歷代子孫必須遵守!” 但是,這條旨意註定沒用。 趙飛燕原名馮宜主,因為後來當上漢成帝的皇后和漢哀帝的太后才在史書上留下全名。 趙合德在歷史上根本沒記錄名字,記載的是“趙氏昭儀”,趙合德這個名字是《飛燕外傳》裡小說家編的。 【現代考古學家在陝西西安東郊灞橋磚瓦廠附近發現了一座西漢古墓,墓中發現了數張包裹著銅鏡的暗黃色纖維狀殘片。 殘片屬於西漢時期的麻類纖維紙,被命名為“灞橋紙”,後被陳列在陝西曆史博物館。】 【華夏古代的造紙術,可以繼續往上推到公元前1到2世紀。】 【後來,在陝西扶風中顏村中發現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