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頁(第1/2 頁)
朝廷收到訊息的時候,已經晚了。 “沿海地區許多人出海了!” 加急摺子一封又一封遞到朱元璋的桌案上,朱元璋每開啟一個,都能看到一個又一個的壞訊息。 “拖家帶口的出海,可能是不打算回大明瞭!” 朱元璋狠狠閉了閉眼,再次睜開時,一片冷靜:“等到大明富足了,他們還會回來的。”就如同大唐,萬國來朝,不是大唐威逼,是因為大唐的富庶吸引了各個國家。 “現在先安撫好留在國內的百姓。” 朱元璋把摺子扔到一邊,首先看各地起義的摺子,與官員商議著如何平息起義軍的怒火。 “嚴查各地土地兼併之事,讓百姓的田產落到實處。” 這是重中之重,說話的時候,朱元璋眼神威嚴的巡視著滿朝文武,還有自己的兒子們。 別以為他不知道,官員家眷,還有王府,都在下面有佔民田的行為。 他想起自己跟天幕學了不少富農的技術,這時被天幕提醒才想到重點,或者說一直故意忽略的重點: 當百姓沒有自己的田地,有再多的農業技術也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往日他溺愛兒子,對佔農田的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現在他知道不能繼續如此下去了。 “你們的封地,取決於你們能做出多少功績。”朱元璋冷酷說道,一句話再次收縮了藩王們不少福利,“如果是廢物,早早餓死算了,我也不缺那一兩個為禍一方的兒子。” 藩王們縮了縮脖子,想說什麼卻被朱元璋冷銳的殺氣逼得根本不敢開口。 一向溺愛兒子的朱元璋對自己兒子們都如此嚴厲,大臣們哪裡敢多說什麼。 他們知道,朱元璋認真了。 以他對貪官剝皮萱草的殘酷勁,大臣們絲毫不懷疑,假如自己佔田被抓,會不會自己的人皮套在草人上。 一想起那個畫面就渾身一痛。 朱元璋還在挨個說著新的措施: “允許百姓用農副產品買賣交易,鼓勵百姓種果樹制果脯,派農官去傳授技術。” “耕牛的事再議,這不是一時半會能養出來的。” “相關工具可以改善一下……” 大臣們卻在心裡想著自己的家人:回去可要好好嚴查,有佔田的趕緊還給人家! 還要多送點禮物賠禮道歉,希望不要舉報他們! 但是已經遲了。 百姓此次起義為的就是田地,不少百姓直接上告官府,而其中被告的,還有朱元璋的二兒子朱樉。 大臣們被髮落了不少,但是天下百姓都看著,朱元璋到底會怎麼處置自己的兒子。 朱元璋不知道朱樉荒唐嗎? 他知道,並且斥責多次,但是朱樉屢教不改,知道父親再怎麼斥責也不會真對他下毒手,肆無忌憚的在自己封地上作惡。不僅大興土木工事、勞民傷財,搶佔民田,強搶民女,甚至和寵妃在府中以虐人為樂。後來怕自己的惡事被曝光,直接把受害者家族滅門。 原本這些事情朱元璋也有所耳聞,直到被起義軍徹底捅到自己面前,朱元璋知道,自己必須拿出一個態度來。 於是,不缺兒子的朱元璋,溺愛兒子但是更愛江山的朱元璋,選擇了犧牲朱樉。 天幕再次到來的前一日,朱樉被朱元璋一杯毒酒賜死,留了個體面全屍。 歷史上的朱樉,死於三名老婦人的下毒,因為天幕的出現,還是死於毒酒。他毒害了不少無辜的庶民百姓,輪到他自己,也算是因果報應。 當朱樉“被賜死”的訊息傳到民間,緊隨著的是被起義軍舉報搶佔民田的大臣和貴族慌慌張張的退還民田,一個比一個積極,一個比一個謙卑,生怕百姓不收後自己人頭落地。 在宮中,聽到錦衣衛將各地起義軍逐漸平息的訊息傳來,朱元璋眼神幽深。 他衝大家揮了揮手,聲音有些無力:“都退下吧。”看起來如同一位疲憊的普通老人。 大臣們以為,朱元璋是在心痛死去的朱樉。 只有最親近朱元璋的太子朱標知道:父皇是在慶幸,大明的江山保住了。 犧牲一個不成器的兒子,穩住大明江山,這筆交易太划算了。 划算到,或許他們其他兒子,日後都得緊著頭皮過日子,誰敢再欺壓百姓,朱樉就是他們的下場。 天幕提到了大明的藩王禍害,恐怕比起背叛大明的大臣,朱元璋更恨自己的廢物子孫。 現在,他要嚴管兒孫們,藩王們都得夾著尾巴做封王了。 朱標輕輕咳嗽了一兩聲,揉了揉不舒適的胸口:奇怪,最近也沒天氣轉涼,怎麼總是不舒服呢? 清朝,玄燁正在一邊安撫起義的漢人百姓,給漢人分田分耕牛分農具分果樹,一邊為文字獄翻案,並且立下大清永遠不得再發生“文字獄”事件。 當著他的面,官吏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