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頁(第1/2 頁)
【不好意思,咕咕很想笑,突然覺得皇帝好忙,忙著給這個書生賜婚,給那個將軍賜婚,看來元朝的皇帝挺喜歡當媒婆啊。】 忽必烈:“……” 他完全沒這個愛好! 【哦不對,一般寫前朝事,都是唐朝皇帝賜婚,比如唐憲宗。】 唐朝皇帝:他們也沒有這個愛好! 唐憲宗本人更覺得離奇,他貶白居易還差不多,什麼時候給白居易賜過婚?而且誰家賜婚是賜妾的?各個官員那麼多妾,他忙得過來嗎? 後世的文人,真是離譜! 【千年前,這是落魄文人無法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藉著小說來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嬌妻美妾貴岳父,金榜題名兒女雙全。】 【清代戲曲作家兼理論家李漁道:“全本收場,名為‘大收煞’。此折之難,在無包括之痕,而有團圓之趣。”】 【衛儷在《古典戲劇中的團圓現象研究述評》中寫道:“從元雜劇開始,中國古典戲劇中90左右的作品以大團圓為結局。”】 【從元雜劇開始,華夏的戲曲、包括現代的影視劇,大團圓結局就成了主流。】 【相比之下,明清四大名著反而是異類,不然怎麼說名著就是名著呢,用悲劇的力量震撼人心,讓人解讀千年依然喜愛。】 “悲劇的力量震撼人心?”關漢卿來了精神,他也寫了悲劇,可悲了,演員在臺上哭,觀眾在臺下哭成一片,的確很震撼! 【除了這些參考前朝文學作品的大團圓戲曲,元朝當然也有悲劇。】 【元雜劇有四大悲劇,分別是指:關漢卿的《竇娥冤》、馬致遠的《漢宮秋》、白樸的《梧桐雨》以及紀君祥的《趙氏孤兒》。】 【《竇娥冤》該劇劇情取材於東漢“東海孝婦”的民間故事。《趙氏孤兒》是一部歷史劇,有真實的歷史事件,最早見於《左傳》,比較簡單;後來到司馬遷《史記·趙世家》,劉向《新序》、《說苑》才有詳細記載,原型是春秋時期晉貴族趙氏被奸臣屠岸賈陷害而慘遭滅門,倖存下來的趙氏孤兒趙武長大後為家族復仇的故事。】 【這兩出悲劇看名字大家就比較熟悉,再說說另外兩個,雖然看起來不熟悉,咕咕介紹一下就知道,也是經典題材。】 【《漢宮秋》寫得是面對匈奴威脅,漢元帝不得不送愛妃王昭君出去和親的悲劇故事;】 漢元帝劉奭:??? 王昭君什麼時候成自己愛妃了?她在和親之前就是一普通宮人,自己都沒印象,怎麼就成愛妃了? 誰家送人和親是送愛妃了,這跟送自己妻子給別的男人有什麼區別,這些同為男人的戲曲家怎麼想得! 漢元帝再荒謬也是男人,也有些想罵人。 【《梧桐雨》寫得是唐明皇李隆基和楊貴妃的悲劇愛情;】 李隆基已經有些麻木了:別罵了別罵了!還寫成戲曲罵,那豈不是全天下、世世代代的人在罵?! 【關漢卿寫了《竇娥冤》的同時,也創作了《趙盼兒風月救風塵》,《閨怨佳人拜月亭》等喜劇,還粉墨登場親自上舞臺表演;】 【馬致遠的文學水平不同凡響,我們學過他的《天淨沙·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馬致遠也被稱為“曲狀元”“馬神仙”,可見地位之高;】 馬致遠一陣驚喜。 他因為仕途不順,愁苦了許久,在早年的戲劇也都是苦悶不得志的,沒想到後世不但認可他的戲劇,還認可他的詩詞,這讓馬致遠頓時覺得自己的才華並不虛。 是這個時代的錯,不是他不行! 【白樸出生於詩文世家,在元好問的照顧下成長,藝術涵養深厚;】 “如果不是元世叔,我可能早就沒了。” 白樸想起艱難地童年,對元好問充滿感激。 他也是出身詩書世家,但是父親在金朝末年被戰亂連累,蒙古人屠城時,一家人走散,自己和姐姐只能被託付給父親的好友元好問一家。 元好問自己也有孩子家人要養,過得很艱難,但是對兩姐弟依然視若己出。 當白樸幼年感染疫病,元好問完全沒有避開,把白樸抱在懷裡安慰,喂藥,最終讓白樸平安度過。 金、宋相繼滅亡後,白樸的父親投降蒙古,把孩子接到自己身邊,對元好問也是充滿感激。 “不知道世叔現在如何了。”白樸想起聽父親講述的事,聽說皇帝信任的重臣耶律楚材要推薦元世叔脩金史,被元世叔拒絕了,有些擔憂。 天幕提到了元好問,世叔在後世也很出名吧? 不知道皇帝會不會看在這個文名上,放過元世叔? 白樸出生在戰亂年間,依然對蒙古人屠城的場景記憶猶新,以致於不論誰推薦自己去當官都拒絕。 白樸暗下決心:自己如今有點名聲,若是皇帝要為難元世叔,大不了自己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