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頁(第1/2 頁)
朱元璋感受到了沉重的責任,非常明確地知道,朱家的子孫,非常欠教訓! 【“二拍”是指凌濛初所編的《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是作者根據野史筆記、文言小說和當時的社會傳聞,以“擬話本”的風格創作,主體反映了市民生活中追求財富和享樂的社會風氣,同時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期人們渴望愛情和平等的自由主義思想。】 【凌濛初出身比較特殊,不是馮夢龍那樣單純的文人世家,是刻書世家,刻印了許多古代的典籍,比如《東坡書傳》《孟浩然詩集》《西廂記》《琵琶記》等,可能受此影響,成年後開始創作,並且創作相當豐富!】 蘇軾得意洋洋:“看,我的作品還能影響後人,又誕生了一位文豪!” 弟弟蘇轍笑著搖搖頭,兄長真是一得意就飄,也不看看滿朝文武對他翻了多少白眼。 天幕沒錯過兄長的才華,但是錯過了兄長拉仇恨的能力。 還好,看陛下的眼神是很高興的。 趙禎本就欣賞蘇軾兄弟,聽到天幕又提起“東坡”,來了興趣:“東坡只寫了詩詞,沒寫小說,不如也試試?” 蘇軾:“哈?” 蘇轍:“……” 【凌濛初除了最著名的“初刻”和“二刻”,還創作過雜劇9種,有《虯髯翁》、《顛倒姻緣》、《北紅拂》等;戲曲《虯髯翁》、《顛倒姻緣》、《北紅拂》、《喬合衫襟記》和《驀忽姻緣》等,此外還著有《聖門傳詩嫡冢》、《言詩翼》、《詩逆》、《詩經人物考》、《左傳合鯖》、《倪思史漢異同補評》、《贏滕三札》、《蕩櫛後錄》、《國門集》、《國門乙集》、《雞講齋詩文》、《乙編誕》、《燕築謳》、《南音之籟》、《東坡禪喜集》、《合評選詩》、《陶韋合集》、《惑溺供》和《國策概》等等,非常多。】 【如此豐富的創作作品,也讓淩濛初成為了華夏創作擬話本小說最多的一個作家,不僅有精品,還有數量!】 凌濛初快意大笑:“哈哈,我可跟那莎士比亞的作品差不多多了!” 原本看前面的祖宗湯顯祖作品沒有莎士比亞多,還有些不服,華夏的文學大家,怎麼能比不上西方人? 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得超過才是。 但是他自己做到了,立刻滿意了。 【凌濛初年少同樣科舉不順——明朝的八股取士真是非常神奇,一大批後世鼎鼎大名的人才都科舉不順,不得不說一句佩服。】 【凌濛初屢試不中,後來也是補廩膳生,抑鬱不得志。晚年才任上海縣丞,管理海防事務,任職期間清理鹽場積弊,頗有政聲。因為政績優越,63歲時又升為徐州判官。】 “縣丞,果然是不得志。”玄燁有些可惜,這樣的人才,在明朝得不到重用,來大清多好。 縣丞,是個比“知縣”更低一級的官吏,相當於“知縣”的副手。 但是在唐朝那種講究出身的時代,誰做官要是從“縣丞”做起,那就只能四處遊官,不斷地當低品官,所以有些舉子拿到朝廷的調配寧願不去當官。 在明朝,縣丞好歹有實權,一般被稱為當地的“二老爺”; 到了清朝時期,雖然承襲明朝制度,康熙時期進行了一些改制,縣丞連副手的權力都沒有,吏部賦予了知縣最高權力,即知縣一人負責制。若是縣令不在,上面會派代縣令,縣丞的地位就低了許多。 “大清,正缺人才。” 為了表示對漢族文人的親近,玄燁屢次下江南,與當地的名紳文人交好,還去見過明朝出家為僧的宗室朱若極,或者說另一個名字,著名畫家石濤。 【李自成起義時,農民起義軍起攻打徐州,凌濛初入何騰蛟幕下,參與鎮壓,凌濛初在房村被李自成軍包圍,他拒絕投降,憂憤嘔血而死,享年65歲。】 對於飽受壓迫的農民而言,可能農民起義軍是“義軍”。 但是對於生活安穩的百姓而言,依然會燒殺搶掠、會強制徵丁的農民起義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強盜。 凌濛初的名聲很好,護衛房村和徐州,對當地人而言,是一位靠得住的守護神。 “凌判官真是個好人啊!”房村的百姓聽到凌濛初的死非常感動。 而朱元璋氣到又開始拍大腿:“這樣有義有才的能人,怎麼又沒錄取!” 八股取士到底是個什麼鬼!這都漏了幾個人才了! 【我們能看到,這些名著的作者,人生都不太如意。】 【哪怕是到了明末時期,文學界開始多姿多彩,依然沒有很自由。】 【明朝後期還出現了李贄、黃宗羲、唐甄一類的學者,提出了“童心說”和“新民本”說,現在這些學說也已經成了顯學,成了學者們研究的物件,但在當時卻是地道的“隱學”,是“地下學者”,那些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