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頁(第2/2 頁)
後世文人和戰士,又有多少人為了轉移文物付出生命的代價? 能聽懂其中含義的,不僅玄燁一人。 李世民沉默良久,眼眶微微溼潤:“後世人果然很在意祖宗的文化。” 一堆政府帶走都嫌棄太重的石鼓,被一群戰亂中的平民到處轉移,其中又付出了多少代價? 他們沒有因為戰火的威脅選擇放棄,也沒有因為條件艱苦受到利益的誘惑選擇販賣,而是前赴後繼,一路轉移,到處帶著文物避難,直到將文物平安送回北京故宮,那個可以保護文物的最安全的地方。 他們保護的何止是文物,保護的是代代相傳的華夏文明! 【石鼓文上承西周金文,下啟秦朝小篆,是由大篆向小篆衍變而又尚未定型的過渡性字型。】 【據《漢書·藝文志》載,秦時李斯作《倉頡》七章,趙高作《爰歷》六章,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七章。】 【這二種書當時既通用“倉頡”之名,則字型上也應是同一的。它們都算得上是當時的字典,被稱作“秦篆”。】 聽到趙高這個名字,嬴政有一瞬間的恍惚。 他偏向法家,法家講究的是“重才不重德”,哪怕明知趙高有些缺陷,嬴政也不在乎,還是大膽的使用和信任。 實在是,趙高很好用,是有能力的。 但是,趙高支援胡亥讓大秦二世而亡,這是嬴政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在天幕劇透了大秦的未來後,嬴政留下了李斯戴罪立功,趙高早已送上了黃泉路。 但現在嬴政並不後悔,天幕又送來了更多人才,用別人家的人才,更香! 【此外,雖然我們現代經常說“秦篆漢隸”,但實際上,隸書同樣來源於秦朝。】 【相傳隸書最早由一名徒隸所創造,目前因為沒有名字已經不可考據。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在秦朝,隸書的使用人群的確是徒隸。】 【秦篆的繁複我們大家看一眼就能深有體會,由於官獄事務繁冗,簡省文字變得必要,因此更為簡便的隸書一經發明就廣受歡迎。到漢朝時期,隸書大為通行,文字進一步統一,成為今天的楷書的起源。】 【後世雖然總喜歡罵始皇帝“暴君”,卻不會想到,始皇帝的大一統行為,也為後世帶來了許多文化上的良心影響。】 此言一出,漢朝的文人反應最大,尤其是儒生。 “秦始皇那暴君只會焚書坑儒,怎麼可能對文化有幫助!” “他焚燬了多少書!多少書啊!” 但並不是每個文人都被迷惑,有人快速指出:“那個,天幕說過,始皇帝只是收天下書籍藏於咸陽宮,焚書的是項羽……” 指責始皇帝的儒生一頓,改口:“他坑儒了!” “我怎麼記得坑殺的是那騙人的方士?方士煉的丹藥有毒,放我朝也會被砍頭。” “胡說八道!這是聖人書中所說,秦始皇焚書坑儒!” “如果秦始皇坑殺儒生,為什麼要讓大儒淳于越給扶蘇當老師?不怕淳于越報復行刺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