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2/4 頁)
底金色條紋盔甲,佩銀刀,戴金色尖斗笠。這些步卒之後,緊跟著一百二十名騎馬武士。這些人也著同樣盔甲,背金色半月旗,旗上裝飾豹皮和孔雀毛等。馬背上披著虎、熊皮做的馬鎧,武士身上又佩燙金大刀,甚是引人注目。其中遠藤文七郎、原田左馬介二人,除了腰上佩刀,還背有長長的木刀,外包銀箔,足以令敵喪膽。這便是日後以伊達眾或伊達風來代指華麗的起源,而政宗那種衣不驚人誓不休的性情,也一覽無餘。
隨著關東軍的出發,京城、堺港、大坂又傳出種種謠言。因為小西攝津守行長和加藤清正爭著要做先鋒,因此引發了秀吉內庭之爭。加藤清正的支持者為北政所,而極力推舉小西行長當先鋒的乃是澱夫人。秀吉軍表面上士氣昂揚,可是暗地裡你爭我鬥。
謠言說,此次出征,兵力分配很是不公。比如,常陸水戶的佐竹義宜領二十一萬石,派出了兩千人,而二百五十萬石的德川氏,卻派出區區五千人馬。這種不公平也體現在船隻、水手、船伕、糧草的徵發等方面,只是眾人都怕秀吉,不敢說出口。秀吉的眾多側室當中,澱夫人和松丸夫人二人要隨行至名護屋,北政所則由大坂城移居聚樂第,留守京城。
表面上氣勢磅礴的大出徵,背地裡卻隱藏著種種動搖和不安。公卿及武將的不安和懷疑也頗深,《多聞院日記》中如此載道:“此事究竟會演變成怎樣?真是稀世之舉!”也有人認為:“唯願有生之年,能再度踏上故鄉土地。”
懷著這種想法出征的,也有最上義光這樣的武將。
秀吉於二十六出京城。
這一日,秀吉一早就穿戴整齊進了皇宮,向後陽成天皇奏出徵表,之後退出,馬上整裝,率領旗下三萬大軍,巳時自聚樂第出發。
這一日,朝廷為遠征將士送行,在四足門和唐門之間設棚,天皇和太上皇都等在這裡。
三千先鋒過後,是秀吉的本隊。最前邊為六十排印有金桐紋的大旗,並排在棚前,百官矚目。其次是號兵。接下來是馬隊,騎士們都著盔甲,帶三十把黃金大刀、盾五十、備用馬七十匹——馬全披著金馬鎧,遍覆錦繡。
其後,為騎著大馬的豐臣秀吉。秀吉佩黃金大刀,刀柄垂錦穗,左肩背重藤弓,以黃金裝飾駿馬,再加上大名鼎鼎的千成瓢簞金馬印,尤為耀眼,天皇似還不及他的威儀。秀吉來到天皇棚前,下馬,恭恭敬敬上了臺階。
問候過天皇后,秀吉便高聲稟報出徵情形。他由於眼疾不得不兩度延緩出征,自應動搖了信心才是。實際上,自從弟弟秀長故去,他便諸事不順。但為了掩飾這些痕跡,秀吉故意高聲大氣。棚裡的百官不用說,連離棚很遠的人,都聽得清清楚楚。
天皇聽完後,便賜了酒菜。結束了三獻之禮,秀吉下階,又登上太上皇的小屋。一切都依禮進行。秀吉在這裡也接受了三獻之禮,退下,騎馬前往嚮明神社前。
神社附近也擠滿看熱鬧的人,他們盛讚隊伍的豪華:“太閣大人究竟帶了多少黃金?”
“這種事怎會知道!”
“有人說,他此次徵集了所有課稅,這些黃金都是這麼來的吧?”
“不!黃金全是礦山挖掘出來的,因擔心挖盡了,便把山封了。”
“唉!黃金不能吃也不能穿,實在沒有道理封山。”
秀吉一臉嚴肅。可能是眼疾剛好,一閉上眼,就似慍怒。他到了嚮明神社前,下馬。隨後,召新關白秀次到社前,一本正經把馬印授予秀次。這意味著,天下之權暫且交給秀次了。但兵馬、賞罰、財政之權尚在秀吉手中,秀次不過一個傀儡罷了。
秀次僵硬而緊張地接過馬印。
“告訴你的,不得違背。”
“是!”
“好,我們在朝鮮或大明的都城相見!”
“遵命!”
隊伍一離開神社,就軍容整肅,朝山崎進發,當晚在攝津的茨木城過一夜,換下華麗的衣服,朝中國地區方向去了。豐臣秀吉“踏上唐土”的志向,終於開始從夢中走向現實……
第三十章 凶兆頻出
櫻花凋謝後,夏日近了。
由於豐臣秀吉出征,大政所便與好久未見的媳婦北政所住於一起。最近她頻頻來看望寧寧,二人一邊擔心秀吉的安危,一邊聊些閒話。
大政所憂慮重重:秀吉已年近花甲,為何還這般好戰?為何不在京城安安靜靜過口子?他會否在戰場上身遇不測?日本國和朝鮮究竟有多遠?大明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秀吉三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