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的新聞衝擊波又起來了,香港媒介大呼:“巨人破產了!”
“巨人”出狀況之後,當年相信“巨人集團”保證的巨人大廈的準小業主叫苦不迭。“巨人集團”當年在深圳、珠海徵求到的小投資者及債權人超過千位,他們中雖不乏真正的有錢人,但也有不少“貧窮”的投資人,他們將自己一生的血汗錢都投入進去了,其中有的是“打工妹”,“打工仔”,他們的錢一下子全沒有了,情況堪憐。在香港,有超過兩百名小投資人投入了八千多萬港幣的樓款。但是,隨著“巨人集團”神話的破滅,他們的錢很可能會化為烏有。
面對這樣的情況,史玉柱自己也是無能為力了。一月份,上門討債的人達到高峰,史玉柱曾經在一次會見小投資人和債權人的時候說:巨人集團現在已經沒有什麼沒有被查封的資產了,“‘巨人’總部大樓已經抵押給銀行,公司能被查封的已經都被查封了,銀行裡也已經沒有流動資金了。公司的總部還剩下一些桌椅板凳。”換言之,就是大家逼死他,債權人也追不回款項了。當問及生產保健品起碼還有裝置和廠房的事情,史玉柱說:“我們沒有裝置,也沒有廠房,我們委託別人生產,然後進行收購。”但是他也承諾說自己會尋找買家出售巨人大廈的權益以還債。
於是各小投資人聯合起來尋找途徑來進行自我保護。廣州市利華玻璃五金廠的章廠長提起“巨人”欠他們的220萬人民幣貨款就搖頭,“我們是一個殘疾人的福利工廠,為‘巨人’生產裝保健品的玻璃瓶,前後打交道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但是就是這點錢,這點殘疾人的錢也要拖,這算是什麼‘巨人集團’?”南海羅寨兄聯玻璃廠的楊廠長告訴記者,為了討回“巨人”欠下的三十萬元貸款,他們已經到“巨人”總部來催債六十次了。佛山市玻璃二廠的老廠長召潤灼氣得話都說不出來了:“我們都是企業法人,我們親自到‘巨人’總部來追債,憑什麼你‘巨人’的法人史玉柱一次都不出來見我們?追債追了一年多,我們已經忍無可忍了,現在我們要責成史玉柱面對面地和我們談,否則,拿不回這220萬人民幣的欠款,我怎麼會去見廠裡的幾百個工人,怎樣去解救將近癱瘓的工廠?”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三節 “巨人大廈”的倒掉(3)
而“巨人集團”的宣傳手冊上這樣介紹:“‘巨人’年增長率為百分之三百,1994年產值五億人民幣,利潤五千五百萬元人民幣,價值四十五億元的巨人大廈將在1996年封頂,同時,巨人斥資五億元啟動健康、醫藥產業……”
很多采訪過“巨人”的記者都深深知道:最近幾年,“巨人集團”是在一片“大躍進”的氣氛中成長的。1994年,“巨人”的年產值不到10億元人民幣,史玉柱卻要求1995年產值要達到50億元人民幣,1996年躍過百億大關。這樣的高速度,只有在中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的“大躍進”時代聽說過,可是史玉柱這個“大躍進”之後出生的人卻要求在九十年代再來一次“大躍進”。史玉柱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正是這些大躍進模式的猛衝猛打、冒險冒進的做法,將一個“巨人”推倒了。
3.劫難當頭,回天乏術
1992年公司決定建巨人大廈時計劃蓋19層,後來改為38層,但由於種種原因最後竟定為72層,而巨人集團1992年可用於大廈建設的資金連十分之一還不到。由於1994年底到1995年上半年是巨人效益最好的時候,公司認為沒有銀行貸款也可順利建成大廈。在公司錯誤的形勢估計下,巨人集團沒有去銀行申請貸款,而當1993年下半年他們想去貸時,全國宏觀調控開始了。
直到1996年5月,史玉柱依然根據此法來建造大廈,他把各子公司交來的毛利2570萬人民幣淨留下的850萬資金全部投入了巨人大廈。進入7月份,全國保健品市場普遍下滑,維持生物工程正常運作的基本費用和廣告費用不足,生物產業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老天似乎要為難巨人,大廈正巧建在三條斷裂帶上,為解決斷裂帶的積水問題,大廈多投入了3000萬。期間,珠海還發生過兩次水災,大廈地基兩次被泡,整個工期耽誤10個月。1996年9月11日,巨人大廈終於完成了地下室工程。同年11月,相當於三層樓高的首層大堂完成。此後,大廈即將以每五天一層的速度進入建設的快速增長期,但是,此時的史玉柱已經沒錢了。
按原合同,大廈施工三年蓋到20層,1996年底兌現,但由於施工不順利而沒有完工。大廈動工時為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